近日,都昌縣大沙鎮太陽村委會野溪垅村熱鬧非凡,村民們穿著防水連體褲、張著漁網,在呂小華承包的魚塘里打年魚。一網下去活蹦亂跳的大魚被捕撈起來,大伙捧著剛收獲的年魚喜笑顏開,現場呈現出一派“人歡魚躍”的豐收景象。
政府幫扶:農民工返鄉圓創業夢
說起呂小華,不少參與打年魚的村民贊其為“不服輸的村民致富帶頭人”。
據了解,今年44歲的呂小華,中學畢業后因家境貧寒而選擇輟學外出打工。2012年,他在湖南打工時發現養殖業非常有前景,聯想到家鄉有許多的田地、水面閑置,因自己一直在外打工照顧不了家,于是萌生了回家搞養殖業的想法。
2013年初,呂小華在大沙鎮政府及太陽村委會的幫助下,利用自己多年在外打工的積蓄,在野溪垅村租了上百畝水田和魚塘。
呂小華告訴記者,2013年6月22日,一場大暴雨將他的養殖場沖得干干凈凈,投入的20多萬元資金全都打了水漂。但是,他沒有被困難所擊倒,再次籌集十幾萬元,開始養殖青蛙、魚類。通過努力,2014年他的養殖場實現了自繁自育并上市銷售。
不幸的是,災難再次降臨。2016年6月,連續幾天的大雨引發了山洪,大水過境,養殖場再次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40多萬元,讓呂小華幾乎把家底賠光。
不懼挫折:帶領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在重整養殖場地后,呂小華再次投入資本引進蛙種進行養殖。目前,他承包了120畝池塘及500畝荒地,養殖鯽魚、雞、黑斑蛙,同時種植大白桃、梨、柿子、油茶等經濟作物,總投資約180萬元,年利潤可達40余萬元。合作社先后帶動了10多名村民共同創業,為50多名農村留守婦女、老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為了幫助更多農民打開農產品的銷路,在各級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2017年初,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都昌縣服務中心與益農信息社都昌農產品營運中心在都昌縣城東風大道三公里處掛牌成立,呂小華應邀擔任負責人。
應省委農工部要求,呂小華還于2017年8月31日在自己的養殖基地成立了都昌縣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成功對接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幫助和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和增收致富。
好戲連臺:涌現更多特色產業帶頭人
2017年11月,都昌縣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中,陽峰鄉絞股藍茶業盧志坤、蘇山鄉辣木茶產業周日初、和合鄉益農社長占四龍等共11名特色產業帶頭人,成功報名進入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深造。同時,協會還發展了一批協會會員和產業大戶加入了益農社電商平臺。
2017年12月8日至11日,呂小華組織了部分會員和信息社長參加了第十三屆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上海展銷會。茶業分會會長蘇山益農中心社社長徐嘉東帶去的菊花茶一上午就被搶購一空,陽峰信息社社長盧志坤的絞股藍茶還榮獲金獎。
呂小華說,在益農社方面,運營中心通過一年的努力,已新增益農信息社95家。其中,貧困村有12個,貧困戶有28個,已做好門頭的有82家。目前,所有的設備都已到庫。
另據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都昌不少村民都會清挖池塘,抽水捕魚,一家干塘,眾鄰幫忙,很多村民也特別喜歡在過年的時候買魚,逢過年吃魚寓意年年有魚(余),豆參煮魚頭、蘿卜煮魚頭也是都昌人年夜飯必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