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為了圓夢,申闖虛心好學、不辭勞苦,經過九年的努力,順利在鐘祥市郢中街道汪廟村開辦了開心園家庭農場,以種植草莓為主,兼顧種植蔬菜、藥材等,年收入近50萬元,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1999年初中剛畢業的申闖隨父母從河南省信陽市遷居鐘祥市郢中街道汪廟村。來鐘祥后,為了生計,父母在周邊租種土地種植蔬菜。懂事的申闖經常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種蔬菜容易受天氣的影響,而且蔬菜價格起伏不定,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忙活一年到頭,申闖家也沒掙到多少錢。
看著皮膚曬得黝黑、手上布滿老繭的父母,申闖很心疼。申闖覺得傳統的耕作方式需要改變。他暗暗下定決心,立志改變祖輩們“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和模式,帶領家人成為自由自在的新型農民。
為了積累發展資金,申闖毅然東渡日本研修農業。在日本,申闖發現當地的農業基礎設施、機械化操作等方面都比國內先進。而日本農民的收入比國內也高出許多。同樣的土地,甚至家鄉的土地更肥沃,憑什么日本人能種出高產值,而自己卻不行呢?抱著鉆研的心態,申闖在日本玩命似地邊干邊學。兩年后,他不僅獲得了一大筆工資收入,還帶回了學到的先進種植經驗,和相對前衛的思想觀念。
2009年申闖回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與父母商量,在自家的土地上實驗草莓和精品蔬菜的采摘體驗新型農業模式。但本地并無農業采摘的先例,能不能種好,種好了有沒有人來采摘,申闖的父母有很多擔憂。但看著兒子說得頭頭是道,再看看申闖手上磨出的老繭,父母決定支持兒子闖一闖。
為了減少成本,搭建大棚、清理老葉、拔除雜草、疏花疏果等工作,申闖親力親為。建成了一個實驗大棚,申闖仍不滿足,接著建,大棚增加到5個、10個,如今他已擁有52個大棚,30個種草莓,22個種蔬菜和藥材。寒冬臘月,傳統農業正在冬眠中,而申闖的草莓棚卻熱鬧無比,每天前來采摘的市民絡繹不絕。
申闖種植的草莓成熟期為當年8月底到次年5月初,有8個多月的采摘時間。去年,他的30個草莓棚,每個棚純收入在1萬元以上,僅草莓的采摘收入就達30萬元。
近兩年,鐘祥市的草莓采摘園越來越多,申闖一邊著力提高自家的草莓品質,一邊探索新的種植方式。今年,他做了一個實驗棚,嘗試基質栽培和無土栽培。如果實驗成功,明年他將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