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糧油產業的惠農政策來提高農民種植糧油的積極性。一是出臺了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秈稻在去年1.32元/斤的基礎上增加0.03元,今年糧食最低收購價達到1.35元/斤;二是對糧油生產農戶進行補貼,種植水稻補貼為94元/畝(其中糧食直補11.8元/畝、農資綜合補貼67.2元/畝、良種補貼15元/畝),種植油菜、小麥、玉米按10/畝發放良種補貼;三是以實施種糧大戶補貼試點項目為主要措施,對糧食生產大戶在生產過程中抗風險投入進行補貼,其中早稻集中育秧插拋秧補貼500元/畝、機插秧補貼2500元/畝,綠肥種植補貼50/畝,曬場補貼60元/平方米,稻谷烘干機補貼4500/噸。四是以糧油高產創建項目為依托,在全市打造高產創建示范核心區,以點帶面,提高糧油生產大戶的種植水平。這些強農惠農政策與項目極大地推動了我市糧油產業化的發展,使我市糧油生產從傳統模式向現代農業跨越。這些年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已不再滿足于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進城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導致農村勞動力大量減少,從事糧油生產的農民急劇下降,農村土地不斷地向大戶流轉,糧油生產大戶不斷增加,截止目前為止我市百畝以上的糧油生產大戶達到47戶,流轉土地2.76萬畝。隨著生產大戶的發展壯大,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明顯高于傳統生產。例如人工耕地和插秧一人一天只能完成一畝田地,而機耕機插則可以完成20畝;到了收獲季節的時候,人工收割脫粒一人一天只能完成0.5畝,而機械收割兩個人一天能完成50畝。農業機械化為糧食生產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并且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同時倒逼農戶把土地流轉給這些生產大戶,使進城務工的農民增多,農民市民化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