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他耕耘十載 帶領鄉親闖出致富新路

   日期:2018-01-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10    評論:0    

韓慶(左)在幫村民修剪臘梅枝條。

 

“您需要80把臘梅嗎?我們這邊80公分的臘梅,每把20元,確定的話我馬上就給您去剪。”1月23日,盡管已過了臘梅的俏銷期,但南岸區南山街道雙龍村主任韓慶還是不斷接到客戶的訂單電話,忙得不亦樂乎。

 

韓慶是一名“80后”村官,2007年回到村里任職后,根據村里的特點,不斷打造盆景、臘梅精品農業,如今雙龍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已成為南岸乃至全市最為富裕的村之一。

 

鎖定精品路線

 

雙龍村坐落于南山風景區,自然風光優美,森林覆蓋率高達95%以上。早在幾十年前,這里就開始種植花木,一直延續至今。

 

正因如此,從小在此長大的韓慶對這些花花草草很熟悉。“1983年土地剛承包到個人的時候,因為種植花木,我們這里一下子就出現了好多個‘萬元戶’,那個時候種糧的多種花的少,我們這里的花根本不愁賣。”他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周邊許多區縣都開始發展花卉苗木,讓人均耕地不足0.5畝的雙龍村一下子喪失了優勢。以杜鵑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村里的一株杜鵑可以賣到2-3元,而后因競爭激烈,售價下降到0.7元/株——這樣的情況,讓村里開始思索:怎樣才能繼續“靠山吃山”,走出致富新路。

 

“地少人多,決定了我們只能走精品路線。”韓慶說,依托種花的經驗,村里篤定了打造盆景品牌這一產業。

 

盆景成為“搖錢樹”

 

事實上,雙龍村素有盆景蟠扎的傳統,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小打小鬧,不成體系。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標準的提高,盆景已成為不少人家中必不可少的裝飾物,市場潛力巨大。

 

接下來,韓慶做了這樣幾件事。

 

首先,傳授和改良技術。他邀請重慶盆景藝術大師田一衛定期到雙龍村來教授盆景知識。

 

其次,成功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非遺資金,村里便能定期組織人員開展花木盆景蟠扎技術培訓,目前村里擁有非遺傳承人5名,骨干100多人。

 

此外,村里還發展了500余畝的盆景產業,并投資建成南山盆景交易展示中心和精品盆景展示街,還通過舉辦南山地區盆景展等,擴大南山盆景的知名度。

 

漸漸地,南山盆景的名氣越來越響,尤其是近年來村里的花木盆景開始接二連三地賣出高價,最高甚至賣出六位數,盆景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人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盆景成為了村民們的“搖錢樹”。

 

臘梅也是如此。雙龍村種植臘梅有幾十年歷史,但依舊是受困于人多地少的矛盾,只能走精品路線。這些年來,在韓慶的引導下,村里重點發展臘坨、素馨等中高端臘梅,還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合作研發出了營養土和保鮮劑,讓臘梅長得更好,花期更長。原來,每把臘梅只能賣出3-5元,而今能賣到15-20元/把,臘梅禮盒的售價更是達到了160元/盒,臘梅的畝產值也由1萬元飛升至5萬元,身價倍增。

 

繼續擦亮品牌

 

產業做大之后,韓慶又開始思索可持續性的問題。

 

前幾年,隨著在全國性的盆景比賽中一次又一次捧回金獎、銀獎,南山杜鵑盆景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在高價的誘惑下,有些人把自己辛苦培育了10年、20年,甚至一兩代人的盆景賣掉了,之后很快陷入了低谷。

 

“盆景是一門藝術,每個盆景都沒有復制品,所以我們要把最好的盆景作品留下來,只有這樣產業才有延續性。”在韓慶的不斷勸說下,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逐漸有了這個認識。

 

收緊拳頭,是為了更好地擊出。眼下,雙龍村正在申報“山城杜鵑盆景”的商標,并著手準備申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讓南山盆景的品牌效應更上一層樓。

 

“我們今年還準備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引進一家醫養結合的企業,把閑置土地流轉出去,為村民提供租金和分紅。與此同時,繼續辦好民宿酒店和農家樂,把村民從單一的農業中解放出來,增加資產性收入。”韓慶表示,“多條腿走路,道路才能越走越寬,村里將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動特色產業提檔升級,讓更多群眾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