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旺正在收獲香菇
在盧氏縣潘河鄉(xiāng)盧氏溝村,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男主人叫陳正旺,今年54歲,左臂殘疾;女主人張紅云,和陳正旺同歲,左眼失明;兒子29歲,女兒27歲。就是這樣一個貧困農家,從2016年到2017年年底卻完成了3件大事:女兒出嫁、兒子結婚,蓋起了4間寬敞明亮的大平房,全村群眾羨慕不已。
作為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陳正旺是如何這么快就改變了貧窮面貌?近日,記者對陳正旺進行了采訪。
命運多舛
患難夫妻相扶相攜
陳正旺有兄弟姊妹6人,他是家里最小的。由于當?shù)厣蕉嗟厣伲恋刎汃ぃ由虾⒆佣啵揖呈重毢KW沒畢業(yè)便輟學回家,放牛、割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20歲那年,陳正旺經人介紹,與鄰村女青年張紅云相識并訂婚。張紅云小時候罹患眼疾,因山區(qū)醫(yī)療條件有限,致使左眼失明。但四肢健全的陳正旺沒有嫌棄她,他看中的是張紅云的勤勞和善良。1984年春節(jié)后,陳正旺告別了未婚妻張紅云外出打工,相約掙到錢后就回家結婚。然而,在一家金礦打工的陳正旺遇到突發(fā)事故,失去了左手。由于醫(yī)療條件較差,引發(fā)感染,最終導致左臂肘部以下截肢。
得知陳正旺的情況后,張紅云步行5公里多山路來安慰陳正旺,讓他振作起來。從那一刻起,陳正旺就暗下決心,絕不辜負未婚妻的一片真情,用一只手也要為她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4年后,張紅云不顧家人和親戚的反對,毅然嫁給了一貧如洗的陳正旺。他們的新房就是兩間破舊的土坯房,幾乎沒有任何家具,一張請人做的木板床和兩床被子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隨著兒子和女兒的相繼出生,小兩口的生活更加艱難,白天下地干活,晚上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艱辛。
細心鉆研
種植中藥帶來轉機
2016年初,趕上國家的扶貧政策,因為陳正旺夫妻二人均有殘疾,他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陳正旺總覺得貧困戶不光彩,他鉚足了勁兒,爭取靠自己的能力摘掉“窮帽子”。
“雖然我和愛人都有殘疾,政府肯定會給我們救濟,但我認為,咱們國家這么大,像我這樣的人和家庭還有很多,咱明明可以自力更生,為啥要坐等政府救濟?只有借助國家的好政策,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才能徹底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陳正旺說。
盧氏溝村山高林密,野生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陳正旺在放牛的同時,便嘗試著將多種中藥材苗挖出來,栽種到家門口的空地上。由于沒有任何種植技術,陳正旺屢試屢敗。
為了幫助陳正旺掌握中藥材的生長習性和種植技術,駐村工作隊幫他在網上搜集相關材料,還為他帶來了《中藥材種植技術》。陳正旺細心研究,摸索試種,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發(fā)現(xiàn)白芨比較適合大面積栽種,而且易于管理,市場銷路也穩(wěn)定。陳正旺購買了25公斤的白芨根莖,種植面積約0.2畝。然而,一個冬天過后,他栽種的白芨全部死亡。經查詢資料得知,白芨怕低溫霜凍。不服輸?shù)年愓〗逃枺颠^后就給白芨蓋上地膜,并經常觀察它的生長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摸索和實踐,陳正旺現(xiàn)在已經掌握了白芨的人工栽種技術,獲得了較好收益,種植面積也有所擴大。
2017年,他將1畝多的白芨挖出銷售,賣了20多萬元。他用這筆錢先后為兒子和女兒操辦了婚事,又蓋起了4間大平房。
剩下的錢都買了白芨根莖,索性把僅有的3畝耕地都種上了白芨。
轉型發(fā)展
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在陳正旺的帶動下,盧氏溝村多戶村民開始種植白芨,陳正旺也成了大家的技術顧問,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他為“獨臂藥王”。
由于中藥材市場行情不太穩(wěn)定,為了防范風險,陳正旺還嘗試發(fā)展食用菌。2017年,他種植了8000袋香菇,目前收獲喜人。
談及今后的打算,陳正旺說,雖然現(xiàn)在白芨市場行情還算不錯,但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價格行情必定出現(xiàn)下滑趨勢。經過觀察,他又發(fā)現(xiàn)中藥重樓市場價格較好,而且易于人工種植,但需要建塑料大棚,投資也較大。得知他有這個想法,駐村工作隊幫他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發(fā)展重樓人工種植。
“我一個殘疾人,在深山里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如今趕上了黨的好政策,趕上了發(fā)展的好時代,讓我一年之內辦了30年都沒能辦到的事,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有成就感。”坐在干凈整潔的小院內,陳正旺躊躇滿志,“我相信,只要我們不等不靠、迎難而上、苦干巧干,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日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