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業競爭加劇與盈利周期性波動,近幾年我國飼料行業整合加速。近 5 年的時間,我國飼料企業從13000余家減少到了現在的7000余家,在未來的 3-5 年中,還會有大量的飼料企業因缺乏競爭力而退出。同時,目前飼料行業產能過剩嚴重,開工率僅有50%左右,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特別是中小企業生存艱難。面對越發激烈的競爭環境,大宗原料采購及庫存成本的控制能力成為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體現。
豆粕是飼料加工的重要原料。隨著基差貿易的推行,豆粕期現貨市場聯動性增強,而對點價時機的判斷成為基差交易中的難度和風險所在。一些風險管理意識較強的飼料企業已經建立了優秀的期貨團隊,通過將期貨與現貨貿易的良好結合,在管控價格波動風險、穩定利潤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面對期權這個全新的工具,他們開始積極學習并探索嘗試更多樣的套期保值策略,從簡單的買入期權獲得價格保險,到靈活使用期貨、期權組合滿足個性化業務需求,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為傳統風險管理錦上添花。同時,期權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獨特優勢,打破了期貨套保過程中期、現損益對沖的收益結構,為傳統點價模式注入了新活力。
飼料產業轉變套保思路:對于油脂油料產業鏈下游的飼料企業來說,由于規模普遍偏小,議價能力較弱,只能隨行就市購買原材料,無法獲得穩定的利潤空間。豆粕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下滑或虧損是飼料加工企業面臨的最大的風險。“我們飼料行業最怕的就是原料價格上漲,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買入期貨的方式進行套期保值,豆粕期權讓我們多了一個套保的新工具。”揚州地區某飼料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該飼料企業已經形成了堅定的套保理念和習慣。豆粕期權上市前后,企業負責人積極參加期貨公司舉辦的大型報告會和小型沙龍等培訓活動10余次,并多次與期貨公司的客戶經理交流學習。
今年6月中旬,美豆豐產基本成定局,豆粕期、現貨市場偏弱運行。由于美國農業部報告發布在即,根據預測豆粕價格可能出現反彈,并且報告發布前后往往豆粕市場波動率會有所提升,期權權利金會相應上漲,因此該飼料企業對應次月的豆粕使用量,分批買入了以豆粕期貨1709為標的、行權價格為2800元/噸的虛值看漲期權。6月30日美國農業部報告發布后,美國大豆和豆粕價格連續6日上漲,國內豆粕市場普漲200-300元/噸,看漲期權權利金也隨之上漲,該企業獲利平倉。
在幾乎相同的時間段,位于河北省的一家大型糧食收購、飼料加工銷售及蛋雞養殖企業也進行了類似的操作。與上述飼料企業不同的是,該企業更保守的選擇了行權價格為2650元/噸的實值看漲期權,以鎖定7月飼料加工的成本。雖然支付的期權權利金較高,但隨著7月之后標的期貨價格的上漲,權利金上漲,企業平倉后仍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總結利用期權的感受,上述飼料企業負責人表示,“與期貨不同,期權可以讓企業根據能接受的成本,更靈活的選擇合適的行權價格,特別是這次用買入看漲期權代替買入期貨套保,我的資金占用減少了一半左右。” 據了解,飼料廠的資金一般相對偏緊,以往的單邊套保對企業的期貨保證金要求較高,一旦出現大額追加期貨保證金的情況,難免會影響企業正常的資金流轉。而期權具有非線性的盈虧特征,買入期權不需要支付保證金,避免了追保情況的出現。而且,期權相較期貨可以有效管理波動率風險,當預期價格波動率增加時,采用期權套保效果將優于期貨。
經過進一步嘗試,該企業還發現在某些市場環境下,期權套保具有期貨所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在今年8至9月,在經歷了7月的快速上漲后,限于供應充足的基本面壓力,豆粕期現貨價格開始震蕩下行。由于當時企業沒有庫存保值需求、只需管理原料采購成本,因此在預期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不愿意買入期貨套保。但如果繼續等待價格下跌,按生產需要在現貨市場直接采購,一旦價格意外上漲,又會面臨成本上升的損失。這時企業采用了賣出虛值看跌期權的保值策略。如果價格下跌,企業被動履約而建立期貨多頭,就相當于以較低的價格采購現貨,如果價格意外上漲,可以用權利金收益彌補現貨市場損失。
8月底至9月初,該飼料企業針對10月的豆粕使用量,賣出標的為1801合約、行權價格為2800元/噸的看跌期權。之后的一個月期間,豆粕期、現貨價格均未出現大幅波動,企業賺取了期權的時間價值收益,有效降低了采購成本。
無獨有偶,一些飼料企業的套期保值思路正在逐漸轉變,在行情運行較為平穩的時期選擇賣出虛值看跌期權的策略對原材料成本進行保值。廣東匯海農牧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廣東匯海”)是一家飼料年生產能力達200萬噸、生豬出欄量2萬頭的大型農牧集團,其采購中心副總監招泳勤介紹說:“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嘗試期權交易,從上游油廠或貿易商采購基差后,在認為合適的點位通常會點價70%-80%的量,留大概20%-30%的量通過賣出看跌期權進行保值,價格跌破執行價就轉成期貨多頭并點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