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孝感孝南鄉村振興的產業路觀察

   日期:2017-12-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16    評論:0    

  技術改良讓傳統桃子身價倍增,設施大棚的智能調控系統能夠自動調控光溫水氣,為茶苗、秧苗、菜苗提供最優的生產環境,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上營銷……

  孝感孝南區通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培育農業高新產業、推廣新技術等抓手,促進科技強農惠農,激發農村創業創新,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顆桃子的華麗轉身

  “大紅袍”,是孝感的傳統桃品種。

  在西河鎮的六悅紅果業桃園基地,六悅紅果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君三把“大紅袍”做得風生水起。

  全國桃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國懷教授長期帶領華中農業大學的一個團隊,在六悅紅開辟了一塊示范果園。因此,六悅紅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種植技術。

  通過技術改良,六悅紅讓“大紅袍”有了升級版——新“大紅袍”。果枝保持在一棵樹60至80支。有的桃子一個就有半斤重,畝產雖然只有1800公斤,但每公斤批發價能達到6元。同時,根據品種、上市時間不同,畝產值在4000至10000元,每畝收益在2000至7000元。

  新品種在盡量保持原有口感的同時,在個頭和儲存期上,都有了明顯提升。憑借技術優勢,六悅紅桃子的上市周期從5月一直延續到9月,贏得市場先機。

  水果品質高,故而價高且旺銷。在銷售模式上,六悅紅合作社增加了“互聯網+”的元素,從線下走到了線上,拓寬了銷售渠道。

  在六悅紅,每一顆桃子都有它的使命。一些賣相不好的小個桃、破損桃,全部以每公斤0.6元的價格賣給附近的酒廠,用來釀桃子酒。據王君三稱,今年以來,六悅紅累計有1萬多公斤桃子被送去釀酒廠。

  老百姓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讓王君三感受強烈:“農業不能再單純追求產量,必須走品質發展之路。”

  目前,孝南在桃系列產品開發上不斷突破,已經有桃膠、桃酒等成熟的產品。產業鏈拉長了,產品附加值也隨之提升。

  “智慧農業”顯身手

  距離六悅紅果業基地不遠處的福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育苗工廠,秧苗的生長如何?病蟲害防治需要做些什么?這些問題,依靠農業物聯網就能解決。

  福良山公司擁有當前我國最先進的智能溫棚68棟,具備每年繁育無性系茶苗1.5億株,大田水稻機插秧苗24萬畝,瓜果苗3億株的生產能力。

  園區致力打造“智慧農業園”,采取“互聯網+物聯網”運營模式,搭建生產管理、質量安全追溯、電子商務和信息發布四大平臺,實現了園區管理自動化、專家咨詢在線化、監測操作遠程化和產品銷售實景化。

  通過物聯網,工人就能對溫室大棚農作物進行光照、水、肥、溫度、濕度、空氣質量自動化精準管理,確保農作物在最佳狀態下生長;利用手機和電腦,實現遠程監測與操作,確保隨時隨地掌控、操作設備。通過電子在線平臺,農戶能使用手機或電腦,直接與公司聘請的菜果茶專家視頻對話,專家咨詢指導更為便捷。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聯網,把企業的產品、生產全過程展示給客戶,實現農產品網上實景銷售。

  公司負責人樂子華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建設移動互聯網銷售平臺。建成后,客戶可以通過手機觀看本公司產品實景,定購本公司的產品。現在公司大約有20%的產品通過電商實景銷售平臺銷售。

  目前,福良山公司已建成大別山地區最大的無性系茶苗繁育基地,具備年產鮮茶30噸,繁育茶苗1.5億株,產值6億元的能力。

  “雙向流通”培育新業態

  郭自華經營的地心農場餐廳里,干凈整齊的貨架上擺放著農場自產的雞蛋、雞肉、大米等綠色農產品。

  餐廳的電視播放著自己農場養殖、加工畫面,郭自華說:“讓顧客看到農產品生產、加工全過程,把農產品擺在餐廳供消費者觀看、觸摸,讓他們對我的農產品留下綠色、安全的印象。”

  2013年,郭自華在陡崗鎮萬安村成立自華家庭農場,專門從事養殖業。除了網點銷售外,他還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微端平臺試行田地、土雞認養模式:消費者投資認養,他代為管理。

  通過移動互聯網,自華家庭農場的發展蒸蒸日上,如今,最多時一天通過快遞賣出的土雞蛋就有700件之多,按一件60元的價格,一天的外銷收入達42000元,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達到80萬元。

  投身電商“藍海”,孝南農業經營主體競相亮相“線上”平臺,農村電子商務新業態漸入佳境。孝南50家網店“店主”攜手在淘寶上銷售本地8大類、百余種農副產品,年銷售額5000萬元。

  孝南圣賢網絡科技公司,通過微平臺,日銷雞、鴨蛋10萬枚,順利解決當地養殖戶蛋品滯銷難題。金卉公司網絡周邊苗木協會會員,通過微信群接收全國訂單,組織貨源銷售,網上年交易額700萬元左右。

  記者手記

  搶占農業現代化制高點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如何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互聯網+農業”在孝南悄然興起,在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管理各個環節都有所突破,已成為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先導力量。

  “互聯網+”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為路徑,加速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言,是重大發展機遇。互聯網讓農企根據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相當于對產業鏈全要素進行重組,這讓“靠天吃飯”的農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產品銷售風險,同時也倒逼農企更加注重品牌、特色。

  乘互聯網東風,從供求兩端發力,農村電商在推動農村生產、擴大消費、優化農村市場環境、轉移富余勞動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與傳統產銷模式相比,農村電商使原產地直銷成為可能,通過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從而提高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流通效率。

  農村電商工作涉及面廣,唯有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才能為推進農業產業化注入更為充沛的動力。同時,要強化政策引導,讓更多農業經營主體主動“觸網”,促進農產品銷售和各產業協調發展。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