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斤鮮瓜蔞賣了6000多元,比起種玉米、小麥這些收入翻了好幾倍!”三臺縣新生鎮德民村1組貧困戶貴秀蓉緊跟村集體產業發展,種植中藥材瓜蔞初見收益,“明年我準備修個蓄水池,水源解決了,再科學施肥,稍加管理,產量一定更高。”
2016年,德民村兩委動員村民發展中藥材,村支部書記張太平提來幾株白前胡,大家都持觀望態度。“我來!”村民劉本興夫婦告訴記者,“沒想到第一年一畝地收獲2000斤,賣了5800元,這下不得了了,大家紛紛加入,搶著種。”
新生鎮德民村是省定貧困村,也是2017年脫貧摘帽村。2014年村兩委經過多方考察,征求群眾意見,開始發展瓜蔞、桔梗、白前胡等中藥材產業。2016年中旬,德民村支部書記張太平墊資36萬元,成立了德民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此后在財政5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政策幫助下,擴大規模,從最初的80畝發展到如今360畝,目前,合作社共計投入83萬元發展中藥材產業。“合作社又申請到市財政產業扶持資金50萬元,預計年底到賬,為合作社繼續壯大規模提供了資金支持。”張太平介紹,“合作社為種植戶免費提供種苗、基礎設施、田間管理和技術培訓,并與太極藥業等大型企業簽訂了訂單農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由企業進行保底收購,保證了種植戶產得出,賣得了。”
今年,合作社共種植瓜蔞160余畝,產量160余噸,產值32萬元;種植白前胡80余畝,總產量80噸,預計產值48萬元;種植桔梗120畝,總產量120噸,預計產值36萬元,預計總產值共計116萬元。張太平翻開合作社的記賬簿,高興的說:“這只是第一年的效益,越往后發展,效益將逐年翻番。”
為保證貧困戶利益,合作社采取“七二五五”式利益分配機制,以所有種植戶實際產值的畝產量分70%給種植戶,20%由合作社收回前期墊資,5%用于村集體經濟收入,5%用于種植能手戶獎勵和貧困戶第二次分紅。
截至目前,合作社吸納132戶農戶、447人參與種植,其中,貧困戶41戶、種植戶85戶、低保戶15戶、殘疾人6戶、黨員16戶。同時,還帶動了石門村、平橋村兩個貧困村,共56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