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中,麗江市古城區大安鄉根據貧困戶實際,制定了產業精準扶貧方案,爭取每一貧困戶發展周期短的常規中藥材人均一畝以上,戶均發展一畝左右周期長的名貴中藥材,確保脫貧之后不返貧,逐步致富奔小康。
大安鄉呈典型的立體型氣候分布,全鄉最適宜發展中藥材種植區域面積約25000畝,加上可林下種植的面積20000畝,全鄉可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近5萬畝,并且適宜多個中藥材品種種植,目前,進行人工種植的中藥材品種有20多個,野生中藥材更是不計其數。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和“掛包幫”部門的傾力幫扶支持及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下,2017年,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5500畝,其中滇重樓、金鐵鎖、珠子參、白芨、天麻、天冬等名貴中藥材約700畝,占總種植面積的13%左右,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665萬元。
據統計,中藥材產值(不核算投入)和糧食作物產值相比:一畝常規中藥材產值為3200元,玉米每畝平均產值1260元,是玉米產值的2.5倍。大安鄉大面積種植了三年的續斷,每年產值1060元,是玉米產值的84%,而續斷的種植管理更為粗放,云南省去兩年的收種勞動成本,名貴中藥材每畝的產值平均32000元,是玉米產值的25.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