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要開中藥,都得跑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于腿腳不方便的老人來說,來來回回太麻煩。現在好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把藥材配好送到社區服務站,我去取就行了。”家住白鶴街道丹頂鶴社區的蔣阿姨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感受到了社區“虛擬中藥房”的便捷。
為方便基層群眾就近獲取中醫藥服務,近日,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下屬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利用信息化系統,設立了“虛擬中藥房”,4個服務站可共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藥房資源,服務站中醫師開具中藥處方后,患者可在服務站進行費用結算,中藥處方以電子處方形式傳輸到中心中藥房,由中心每周專程配送中藥到服務站或由病人自行到中心中藥房取藥,大大縮短了居民看病及領取藥材、代煎中藥的等待時間。
在鄞州,居民家門口可取中藥,白鶴街道并非個例。該區2017年7月開始推行“虛擬中藥房”,在實現全區20個基層醫療單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100%設立中藥房和中醫科的基礎上,繼續下沉中醫藥服務資源,截至目前,全區74家基層衛生服務站試點設立“虛擬中藥房”。
“中醫師利用信息化系統共享基層衛生院中藥房資源,駐點開具中醫處方并進行費用結算,基層醫療單位中藥房中醫藥劑師根據電子處方抓藥。基層醫療機構還按需提供配送飲片及中藥代煎服務,飲片或代煎劑在規定時間內配送到衛生服務站,患者當天即可拿藥,此舉有效簡化了患者就醫流程,提高了基層醫療單位運行效率。”區衛計局醫政和中醫科科長翁紅飛說,該區還選派中醫師定期到基層衛生服務站提供中醫藥服務。
據介紹,“虛擬中藥房”在鄞州運行5個月以來,基層醫療單位共向衛生服務站配送700余張中藥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