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固原涇源大莊村的“綠色銀行”

   日期:2017-12-1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41    評論:0    

  “大莊村農業災害多。”當了19年村支書的王翊說,春季旱災,夏季雹災,秋季澇災,還有麥田蟲害,靠天吃飯的農田每畝只能產150公斤小麥,以2004年物價計算,一畝麥田扣除所有費用,純利潤只有30元,外加幾垛麥草。

  窮則思變。2004年起,固原涇源縣倡導發展苗木產業,動員群眾種植苗木。大莊村迅速行動,成為涇源縣最早規模化種植苗木的村子。

  董炳強當時被稱為村里最能吃苦的人,他和媳婦種植了87畝苗木,和“第一批吃螃蟹的”苗木種植戶們開始沒日沒夜地苦干。

  “涇源縣年降雨量600毫米,水源充足,早晚溫差大,培育出來的苗木呈寶塔狀,枝葉的層次密度大,尤其適合搞綠化。”董炳強說,種植苗木的收益遠大于小麥。

  田間地頭搭滿了帳篷,村民們把苗子種在地里,守在地頭。

  “24小時操作,油松早晨長得筆直,一旦打藥不及時,很快就蔫了,還要搭建遮陽網,比嬰兒還難照顧。”董炳強說,村民們剛開始種植苗木,小心翼翼生怕有啥閃失,一個個泥里來土里去,手粗糙得像樹皮。

  董炳強最忙的時候吃住在地里,白天澆水,晚上看護,口渴了,就喝幾口水泵抽出的灌溉用水,渾濁,泥土、農藥、柴油三味混雜,肚子脹得難受。

  “涇源晝夜溫差大,中午熱得穿不住衣裳,晚上冷得睡不著。”他說,后來改成噴灌,發現苗木有問題進地里拾掇,一不小心就是一身水,干完出來再曬干,一天反反復復七八次。

  苦盡甘來。2011年,董炳強苗木銷售收入100萬元。

  2012年起,看到苗木種植帶來的豐厚利潤,周邊縣區的農民一擁而上,大面積種植苗木,苗木市場開始供大于求。

  2015起,涇源縣推行以“上山栽植一批、縣外銷售一批、培育精品大苗留一批”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批”等多項舉措,去庫存補精品,在化解過剩苗木的同時,優化品種、提升品質,推進苗木產業結構轉型,破解苗木銷售難題。

  大莊村精品苗木的培育又走在了前面。

  “1米以上的精品大苗,這幾年銷售依然不錯。”董炳強說,“人不種的時候我在種,人都在種植的時候我在培育大苗。”

  2015年最低谷的時候,大莊村土地信用合作社2.5米的云杉每株凈利潤140元,一次性銷售額17萬元。

  近年來,大莊村一方面培育精品大苗,一方面開拓內蒙古、山西、陜西、青海等地市場,3年幫村民銷售數百萬元苗木。

  “賣出的苗木把地騰出來了,用于培育市場行情好的花冠類和闊葉彩葉類樹種,留床的苗木培育成精品大苗后出售。”大莊村第一書記海軍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好苗木產業的結構性調整,讓苗木產業成為村民們留存財富的“綠色銀行”。

  蹲點連線

  “手里有糧,心里不慌。”大莊村村民曾經一度堅持著對麥田的固守。

  現在,村里已無麥田,全是樹苗。

  目前,以苗木為主導產業的大莊村僅剩一戶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戶。

  雖然今年苗木發展遇到了瓶頸,但村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發展苗木,他們的選擇,也許印證著一個最基本的經濟規律。

  村民們說,地里的苗木還是值錢的,關鍵是要在發展思路和銷路上做文章。

  大莊村的主導產業依然會是苗木,但是經營理念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