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鎮陳家壩村支部書記李旭以前做勞務輸轉帶頭人、承包各項工程積累了一些資金,他認為自己應該為村里干點實事,讓大家都掙錢才有意義。正好區上正在打造中國橄欖之城,出臺了好多發展油橄欖的扶持獎勵政策,再加上村里有一些土地閑置著,李旭想著把村民的土地流轉過來建油橄欖園。2013年7月成立了隴南市武都區瑞琦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召開村干部會、群眾會,與干部群眾一起商量土地流轉的問題,利益分配的問題,最終全村600多戶村民的6000畝土地以入股的方式建設油橄欖園。目前,油橄欖園已栽植6000畝,栽植油橄欖樹苗15萬多株,投資320萬元開挖修建園區道路18.7公里。李旭不過是武都區農民種植油橄欖積極性日益高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武都區把油橄欖列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制定出臺了《加快油橄欖產業發展的決定》和《油橄欖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服務機構,以大戶規模經營和千家萬戶小規模、大群體發展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大力開發。截至目前,全區油橄欖基地面積達到30萬畝、785萬株。建成大灣溝、將軍石高標準國有示范園2100畝;50畝以上的大戶私有橄欖園210處3.5萬畝;農戶整流域開發、連片栽植橄欖園152處26.29萬畝;建成油橄欖上水工程90處、增加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修建上園道路40條300公里。
“在全國四大油橄欖產區中,武都區委、區政府對油橄欖發展的扶持力度是最大的,這也正是隴南武都油橄欖得以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和武都油橄欖打了幾十年“交道”的陜西漢中市油橄欖專家淡克德毫不掩飾地說。
在油橄欖產業開發過程中,武都區整合發改、扶貧、林業、水利、交通等各類涉農資金,區財政每年安排油橄欖產業發展資金1000萬元,采用以獎代補方式,重點支持良種育苗、規模栽植、低產園改造、科技研發、精深加工,形成多元化投入渠道,為油橄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堅持土地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按照“性質用途不變,依法自愿有償,穩步切實股合作”等方式,加速土地流轉,擴大油橄欖基地建設規模。加大對油橄欖產業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切實解決油橄欖龍頭企業和果農融資難的問題;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發展農業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合理規劃建設油橄欖零售市場,暢通油橄欖鮮果購銷渠道。對油橄欖龍頭企業、各類中介組織和油橄欖合作組織在登記注冊、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予以優惠和減免,將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的設施建設用地納入農業用地;加強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等農資投入品監管,大力開展市場整治,嚴厲打擊摻雜使假、以次充優、欺行霸市、欺生排外、強買強賣等違法行為;加強市場監管,定期檢查橄欖油商品質量情況,創建橄欖油品質監查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