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獲悉,宜豐縣通過測土配方施肥、三控施肥等措施為土地“減肥”,同時加大綠肥推廣、有機肥資源綜合利用,實施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生物農藥和性誘、燈誘、色誘等生態防治技術,增加土地有機物,提高農作物產值。據統計,該縣化肥總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27.5噸(純量),全縣綠肥種植面積達18.6萬畝。
化肥過量使用導致土壤理化性狀下降,耕地質量退化,農產品安全受到影響;過量化肥流入水體后也會污染整個水系,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水產品和飲用水安全。為此,宜豐縣促進施肥結構調整,加快施肥方式轉變,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推廣,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該縣自2008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資金補貼以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覆蓋全縣主要農作物,開展了配方肥、商品有機肥、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與常規化肥的對比試驗,以及常規施肥方式與分期施肥、三控施肥、機械化施肥等科學施肥方式對比試驗示范。
宜豐縣還以實施現代農業綠肥推廣項目為契機,建立6266畝綠肥核心示范區,其中千畝連片核心示范片2個,輻射帶動全縣綠肥種植。據上半年對核心區測產,綠肥平均產量2412公斤,畝均提供優質有機肥約8公斤(純量);6266畝綠肥共提供50.1噸優質有機肥(純量),為該縣今年減少化肥用量、實現化肥零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該縣各級植保部門積極指導專業防治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殺蟲燈、性誘劑、色板、生物農藥、高效低毒化學農藥等綠色防控產品,落實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等全程綠色防控措施,探索推廣以生態區域為單元、以農作物為主線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模式,有效預防和控制了病蟲害,實現了少用化學農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