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面積最大的熱帶氣候區,海南南繁育制種歷史悠久。每到冬季,全國各地近萬名技術人員如南飛的候鳥一般,落地海南開展育制種工作。50余年的發展歷程,海南南繁育制種產業如何發展壯大?
11月28日,國家農業部農墾局、全國各墾區種業企業、良種展示示范基地的負責人齊聚三亞,共同研究探討農墾種業發展大計,提出充分利用海南農墾南繁育制種產業平臺,共同推進中國農墾種業聯盟發展。同時,將海南農墾南繁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通過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組建種業交流交易平臺,努力把南繁育制種基地打造成面向東南亞的“南繁硅谷”。
“育種天堂”,海墾南繁大有可為。
俯瞰位于三亞的海墾南繁片區,一個個初具規模的育制種基地一望無垠,環田路、機耕路四通八達,科研大樓位于一隅,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科研專家在此地育種制種。
這是海墾南繁產業集團的育制種基地。基地現有國內75家育種科研單位落戶,每年入冬后,這些科研單位在此進行水稻、哈密瓜等農產品的新產品培育。
“海南自然條件優越,真是農業科研人員的‘育種天堂’。”參觀育制種基地后,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副主任秦福增忍不住感慨。海南是國內著名的南繁育制種基地,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內地氣候寒冷,海南卻“熱量”充足,可以一年種植兩代至三代,從而加速新品種育產。
目前,海南每年冬天迎來全國近30個省份、800多家育種科研單位開展南繁育制種工作,孕育全國近70%的農作物新品種。其中海南種質資源多達數十萬份,南繁兩系雜交稻親本繁種占到全國兩系親本繁種總量的80%,種子出島產量近3000萬公斤,可播種面積2000多萬畝,可生產糧食超過100億公斤。
事實上,海南不斷加大南繁用地保障,加速發展南繁產業。目前,海南規劃26.8萬畝南繁用地,南繁育制種被列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點。2016年9月,海墾按照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的改革要求,在原海南南繁種子基地公司、南濱農場、南濱蔬果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了海墾南繁產業集團,進一步強化南繁育制種服務,促進南繁產業發展升級。
“我們在南田地區有一個已經簽訂了30年合作協議的育制種基地,主要研制棉花、小麥等種子。”新疆兵團種子管理站站長宋繼輝告訴記者,在海南開展育制種工作,能夠有效縮短育種進程,節約一半的時間。
“海南農墾已經在新一輪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中邁出堅實步伐。”農業部農墾局巡視員何子陽說,海墾在海南南繁育制種基地建設發展中地位突出、作用巨大。海墾南繁產業集團正不斷加快南繁種業平臺的發展,加速南繁育制種產業升級,海墾南繁育制種產業大有可為。
產業園區化,實現規模經營。
“我們已經與三亞南濱農場簽約入駐,開展水稻育種。”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祝和安說,希望政府及主管部門能夠在政策、征地等方面加強協調,提供更便利的服務,“我們現在有一支科研小分隊常駐海南開展科研工作,未來也希望能擴大規模。”
海南省政協委員戴揚透露,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單位在海南實行分散租地的生產方式,導致海南南繁育制種基地總體經濟效益不高。希望下一階段南繁產業的發展趨向園區化,實現規模經營,同時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將農業與南繁文化、種業科普等要素相結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海南有很好的條件,海墾南繁育制種基地在土地資源、基礎設施條件以及管理方面也具有優勢。”中國農墾種業聯盟主席江玉明說,農墾種子的質量非常優秀,市場反響也十分好,近年來對外界的影響力大大提升,“海墾南繁產業集團可以充分利用中國農墾種業聯盟平臺,強化與全國各地的合作交流,從而加快推動農墾事業向前發展。”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也指出,部分南繁育制種基地存在冬季外沒有科研人員,土地閑置浪費資源的現象,應當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既能提高南繁土地利用率,又能促農增收。
“當前海南正在建設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建設育種制種國家南繁基地,提升科研條件。”何子陽說,希望海南南繁產業能夠跟著市場走,加快推進種業發展,期待海墾種業能夠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未來在全國種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提供管家式服務,打造“南繁硅谷”。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種業持證企業4316家,國內上市種子企業50多家,總市值超千億元。海南如何分享這一千億元大蛋糕?
“只要是做水稻育種的,都會到南繁加代。海南應當將這一優勢利用起來。”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育種院淮安所所長滕志英說,公司目前在陵水有一個育制種基地,主要研究水稻育種,在南繁加代效率提高2倍以上,“未來還將繼續擴大規模。”
海墾南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強富表示,應當抓好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和南繁育種基地建設,通過打造市場化、集約化的供需模式,搭建現代化的科研育制種大平臺,為全國南繁科研單位提供管家式服務,掌握種子資源,引領現代育制種業升級,“我們還計劃組建國家南繁種業聯盟,同時優選加盟企業,合作把南繁育制種基地建成‘南繁硅谷’。”
“海南可以依托海墾南繁加強與內地交流,塑造科研品牌,擴大合作規模。”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成銀透露,目前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已與海墾南繁產業集團達成合作,簽約1500畝土地,將用于安徽種業企業的科研育種。
南繁育制種業的發展升級,海南也正在努力。今年2月,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開工建設,專區除育種區、生活區、試驗區等功能分區外,還計劃建造一座36層的國家南繁科技交流中心和南繁產業展示中心,匯集來自全國的南繁育制種專家和學者,將其打造成集南繁育制種知識、人才、科技、經濟、服務、產品、交流的平臺。
“海南南繁應該主動走向全國,放眼世界。”海墾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思濤倡議成立世界種子產業聯盟,一方面通過國際化、市場化的行業標準和要求,規范南繁育制種產業,避免南繁育制種趨利化,另一方面通過做強做大做優中國種子產業,把南繁育制種基地打造成為中國“南繁硅谷”,更多地分享我國千億元種業市場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