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即將在全省16個市展開,省屬27所高校師生是評估的主力軍。按照“全年貧困人口脫貧90萬以上、貧困村出列1000個以上、力爭2個貧困縣摘帽”的年度減貧任務,為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必須采取過硬的舉措。第三方評估有效解決了“自說自話”“自己評自己”等考核方式的弊端。高校師生要明確“我是誰”、練就“內功”,努力實施好這項硬舉措。
去年,我省首次實施開展第三方監測評估全覆蓋,為我省脫貧攻堅首戰首勝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充分證明,由高校師生為參與主體的第三方監測評估是行之有效的。當前,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年底收官、考前沖刺的關鍵階段,這個節點開展第三方監測評估意義重大。一方面,督促各地發現問題,主動糾偏、抓好整改,進一步筑牢精準脫貧的根基;另一方面,通過高校的“第三方”身份,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分析和研判,為省委、省政府下一步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提供重要依據。
實施好第三方監測評估,要明確“我是誰”。 “第三方”的“獨立性”被認為是保證評估結果公正的基礎,這就要求“第三方”必須是獨立操作、客觀公正,讓基層和群眾真心認賬、心服口服。因此,第三方監測評估要以脫貧成效真實性為重點,對照評估內容,進行現場調查、核實,真實地反映幫扶、脫貧狀況。不能當“過路客”,搞“蜻蜓點水”,依據主觀好惡隨意評價;更不能當“裁判員”,居高臨下,對基層指手畫腳,做評判、下結論。而要當好“記錄者”,深入基層,進村入戶,與貧困戶面對面核實情況。
實施好第三方監測評估,要錘煉“基本功”。首次實施第三方監測評估,無經驗可借鑒,而且時間緊、任務重,雖然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預期效果,但在具體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少數評估人員對扶貧政策不熟悉,入戶調查操作性不強等等。其原因在于不能把握工作重點,方式方法不當。在今年的評估中,要總結問題和經驗,對照要求,改進方法,讓監測評估精準有效。此外,評估人員還要紀律過硬。鐵的紀律是成功的保證。依照工作規程,客觀真實、嚴謹規范地開展工作,決不允許因為人情關系、個人喜好,或者工作懈怠、不負責任,導致數據失真失準。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練就一身“硬功夫”,才能樹立第三方監測評估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