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一大早,嘉魚官橋鎮白湖寺村,望凱生態養殖合作社基地的荒山上,松林綿延,翠竹搖曳,社員們忙著清除枯枝雜草,一條條林間小道伸向樹林深處。
“我們這是在給豬修運動場,黑豬們等著撒歡呢。”合作社負責人羅望秀快言快語。
原來,合作社前幾年主要養殖市場上常見的白豬。由于普通白豬肉市場波動大,羅望秀和社員們很是頭疼。
養殖黑土豬,在當地及周邊市場,目前基本上還是空白。白豬通常5個月左右就要出欄,黑豬可以養到8-10個月。黑豬的養殖周期比白豬多出一半時間,加上黑豬的抗病能力強,因此更適合放養。目前市場上的黑豬肉,每斤35元左右,比白豬肉貴一倍還不止。
市場的反應,證明羅望秀沒有“吹牛”。合作社養殖的首批300多頭黑土豬,還未出欄就已經被預訂一空了。
“基地明年準備養殖2000頭黑土豬。銷路肯定不用愁,只是到時候黑豬需要更大的運動場,基地的荒山怕是不夠用了。”除了淡淡的憂愁,羅望秀的言語中,更多的是轉型成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