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吳忠同心縣馬高莊鄉萬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看到最多的是排放得整整齊齊的中藥材,淡淡的藥香撲鼻而來,沁人肺腑。不遠處,收獲中草藥的群眾忙得不亦樂乎,這給沉寂了許久的中藥材基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馬玉成是馬高莊鄉喬家灣村建檔立卡脫貧戶。當初,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背地里,村里人還對他評頭論足,這些閑言閑語堅定了馬玉成脫貧的決心,他暗立脫貧之志,必須丟掉貧困戶的帽子。前些年,在鎮村干部的引導下,馬玉成開始種植中藥材,起初,由于受資金和種植經驗的制約,馬玉成勉勉強強種了七八畝銀柴胡,到了豐產期,馬玉成這幾畝地就收入過萬,看到脫貧希望,馬玉成決定貸款擴大種植規模,如今已經種植了270畝中藥,徹底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當聽說喬家灣村馬玉成家這幾天要挖中藥材,預旺鎮釗苑合作社負責人馬勇早早就來到馬玉成的地頭,查看銀柴胡的品質并與他商量收購價格。“在合作社以及中藥材種植大戶的帶動下,群眾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收入比過去翻了幾倍。”馬勇說,中藥材的種植,將山區特色種植業的內在潛力挖掘了出來,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曾幾何時,只要遇到大旱之年,同心縣東部旱作區的農作物就處于“休克”狀態,而現在,通過種植生地、金銀花等中藥材,給這里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成為旱塬上的一條綠色飄帶??梢哉f,同心縣借發展中藥材產業一箭雙雕:既幫助困難群眾告別貧困,又綠化了荒山荒坡,改善了生態環境。同心縣縣長丁煒表示,同心縣緊緊圍繞“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民參與、穩步推進”的發展思路,牢固樹立“工業化、產業化、標準化、商品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光、熱、土地等資源優勢,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并制訂出臺了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支持企業和群眾種植中藥材。2017年全縣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近6.2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6.3萬畝,中藥材種植已經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