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砂仁市場不錯,鮮果價格達35元一斤,我種了2畝多,收入4000多元。如果明年市場還是這么好,收入6000元應該沒有問題。”近日,筆者進村入戶開展貧困戶收入核驗的時候,百色田林縣者苗鄉者苗村各懷屯貧困戶韋志廣如是說。
經過深入了解,筆者得知,在今年生姜、玉米等作物欠收、價格低迷的背景下,春砂仁價格卻保持穩中有升的勢頭,農戶種植砂仁的收入遠超其他作物。據了解,各懷屯共有農戶130余戶,目前已有80多戶發展砂仁,總面積500余畝,種植戶戶均收入5000元以上。
“我們屯的砂仁種植大概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有10多年的歷史。2015年后,砂仁價格猛漲,鮮果達30多元一斤,群眾看到這一勢頭就開始大量種植。按照這樣發展下去,明年我們村的砂仁種植面積應該能達到600畝。我爭取和村干一道,動員群眾大力發展這一產業,給我們村多一條增收的途徑,也算是發揮余熱吧。”該鄉退休老干部李用新向筆者講述該屯種植砂仁的歷史時說道。
據農林技術人員介紹,由于近年來該鄉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氣候不斷好轉,溫潤的氣候給砂仁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條件,其產量和品質得到不斷提升。加上市場行情上漲,政府服務引導得力,目前全鄉砂仁種植已經從原來的者苗村輻射到周邊的百隆、八亨、渭龍等村,甚至連周邊的八渡、定安、高龍等鄉鎮都慕名而來調撥種苗。全鄉砂仁種植面積1000余畝,并建設種苗繁育基地2個,可為全鄉發展這一產業提供充足的種苗保障。
該鄉除春砂仁外,規模較大的中草藥產業還有黃梔子、牛大力等,中草藥種植面積已達3200余畝,年產值將近1000萬元。如何引導群眾發展這一“短平快”的產業,為脫貧奔康添磚加瓦,成為擺在當地黨委、政府的一個重要問題。據該鄉黨政主要領導介紹,下一步,該鄉將不斷優化服務,主動作為,除引導群眾成立專業合作社,加強市場對接,防范市場風險外,還將通過落實產業以獎代補,大力發展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組成專門技術服務小組開展技術培訓服務等措施,為群眾發展產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力爭把中草藥產業打造成為全鄉的一大增收品牌,成為當地群眾脫貧奔康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