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昆明市讓中草藥成為“致富草”

   日期:2017-10-3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769    評論:0    

  9月末,對于云南省昆明市倘甸和轎子山兩區金源鄉苦蕎村村民李興張來說,是最忙碌的時候,自家田里的臭參到了采收期,這關乎家里一年的收入。因此,他早早聯系好了采收人員和買家,希望能在今年有個好收成。

  和李興張一樣,村里的很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金源鄉小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興法的帶領下,通過開展臭參種植實現了增收。此外,針對其他村小組尚未脫貧的現狀,張興法正因地制宜發展小草烏種植,為貧困戶開辟新的致富路。

  深耕家鄉 受村民信賴

  “吃了沒?沒吃去我家吃去。”“不吃了,要去鄉上辦事。”走在村里,時不時會有村民向張興法打招呼,大家熟絡已久。從小在小村村二坪子村小組長大的張興法,畢業后扎根家鄉工作已有40余年。

  “我于1977年參加工作,當時被分配到村里的小學教書,教了大概10年。”張興法回憶,1985年入黨后,他便被當時的村黨支部招到村委會任職,原因就是他讀了書有了文化,那一年他26歲。

  自進入村委會任職,張興法便把那里當成了家。和村民相處幾十年,村民們早已把他當作了親人,對他頗為信賴。眼下正值臭參收獲季,村里勞動力緊張,但只要張興法說一聲,村民都會前來幫忙。村民李國青告訴記者:“對他很信任,換作其他人,可能還要談好價格才會去。”

  帶動貧困戶種植臭參致富

  在小村村,臭參的種植歷史已有13年。當時,張興法看到附近的東川區阿旺鎮臭參種植效益不錯,便從那里引進了種子,在苦蕎村推廣種植了8畝。此后,他積極推動種植面積的增加,種植范圍也擴大到了長嶺子、中梁子、馬桑井、苦蕎地等海拔較高的4個村小組,70戶貧困戶因此受益。

  苦蕎村村民李興張一家,便是受益農戶之一。作為最早種植臭參的貧困戶,種植臭參十多年以來,李興張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大的洋房取代了以前的土坯房,房內添置了各類家具。李興張介紹,以前在外打工,日收入只有60元-70元,自家里6畝土地全種上了臭參,每年收入能有8萬元。“苦蕎地現在應該叫‘甜’蕎地了。”他高興地說。

  張興法介紹,2014年以來,連接村內村外的道路陸續修通,苦蕎村已成為周邊村的臭參交易中心。每年9月,來自四川、貴州的臭參收購商,都要在這里駐扎近兩個月,交易期整個交易量能達到800噸左右。“雖說與兩年前每千克25元的收購價相比,今年每千克18元的價格下滑了不少,但產量不錯,每畝毛收入仍然在1萬元以上。”一名種植臭參的村民喜滋滋地說。

  “黨支部+公司+合作社”發展小草烏種植

  由于全村地勢起伏較大,種植條件不統一,使得臭參無法在全村推廣種植。張興法根據每個村小組實際土地情況,決定在二坪子、大麥地、廠上、廠箐4個村小組發展小草烏種植,為當地貧困戶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今年3月,張興法成立了昆明河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并在長嶺子村小組租下了109畝土地,其中20畝進行臭參育苗,另外50畝用來種植小草烏,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模式,在各村小組進行種植推廣。

  “小草烏的收益雖然比不上臭參,但是它具有不費人工、生長周期短的優勢。”張興法介紹,現階段難題在于小草烏育苗工作要求較高,盡管公司開展了一些育苗試驗,但尚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在種的小草烏苗種均來自舍塊鄉的一家育苗企業。通過簽訂收購合同,這家企業向小村村收購干草烏,每千克價格將不低于105元,預計每畝收入將達到8000元。為推廣種植小草烏,張興法先讓公司帶頭種植50畝,并號召村委會干部、小組長主動做表率種植。據介紹,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下,試種小草烏的農戶均可免費獲得種苗,并且享受每畝2000元的種植補貼。此外,農戶還享有200元化肥及薄膜成本補貼。

  當前,在政策鼓勵下,已經有部分農戶開始試種小草烏,種植面積從1畝到4畝不等。盡管現階段試種的人還不是很多,但張興法相信,等草烏種植成規模、見效益后,也必將像臭參一樣,吸引更多的外出務工村民回村發展種植業,盡早實現增收致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