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五個一批”工程之一。陜西省教育廳以助力產業脫貧攻堅為主線,將開展產業扶貧培訓作為高校踐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鼓勵高校積極投身全省產業脫貧攻堅戰中,構建了“政府、高校、群眾”參與共贏的扶貧生態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益效和社會效益。
5月11日,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扶貧辦下發《陜西省特色產業高校扶貧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各校積極響應,結合學校及扶貧點的實際情況開展扶貧培訓工作。近日,中省主流媒體先后對陜西9所高校及其扶貧點進行了走訪,深入了解陜西省高校特色產業扶貧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
陜西中醫藥大學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堅持以服務當地經濟為核心,積極探索科技扶貧工作有效途徑,以醫藥學科的技術支持為驅動,以技術傳授為使命,采取“高校+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制藥企業”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實現精準扶貧。
記者一行來到長舌頭村村委會,“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連翹收購點”旁已經堆了幾大袋村民送過來的連翹。
“高校+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制藥企業”模式 三位一體為精準扶貧增能添力
陜西中醫藥大學充分發揮學校中醫藥產業特色,采取“高校+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制藥企業”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針對結對幫扶對象旬邑縣馬欄鎮長舌頭村的實際情況,在全村范圍內推廣連翹中藥材種植,并在村內成立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藥材掛果后,聯系制藥廠收購,為精準扶貧工作增添了新動力。
長舌頭村在2014年引進10萬株連翹樹苗,為更好地指導村民種植連翹,陜西中醫藥大學駐村工作隊的同志聯系了本校有關專家教授,結合村內實際自然條件編印《連翹種植手冊》,并為村民講解有關連翹種植的基本知識。經過三年的推廣培訓,村內現有中藥材連翹種植面積600畝,2017年第一年掛果。記者一行來到長舌頭村村委會,“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連翹收購點”旁已經堆了幾大袋村民送過來的連翹。由于今年是首年掛果,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將所有藥材以每公斤45元的價格收購。
長舌頭村村民呂進鋒在陜西中醫藥大學聯系推薦種植連翹后,栽種了五畝連翹,在教授的執導下,今年他的連翹以5125.9元的價格被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收購。呂進鋒說:“前幾年我主要種植苞谷為主,遇到干旱產量基本就會減少。后來我們種了五畝地連翹,整體也是粗放管理。陜西中醫藥大學經常會有指導教授來村委會為我們培訓相關知識,到采收期學校制藥廠也會前來收購藥材,銷售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收益也比較可觀,我也希望陜西中醫藥大學以后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產業培訓內容。”
目前,陜西中醫藥大學駐村工作隊正在積極聯系藥材銷售渠道,已落實本單位制藥廠及與本單位合作的其他制藥廠收購意向,為明年激發群眾種植積極性與擴大種植規模奠定基礎。
陜西中醫藥大學校團委副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楊帆在接受西部網記者專訪時表示:“2014年,我們引進了十萬株樹苗,讓村民尤其是貧困戶開始種植,到今年最早堅持種植連翹的群眾已經獲得收益,村民對后面的種植也更加有信心。今年陜西中醫藥大學的制藥廠就全部收購了村名種植的連翹,基本畝產值在1000元左右。針對長舌頭村發展中醫藥特色產業,村上于2014年成立了中藥種植的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準備把村里種植戶都納入合作社發展村里的集體經濟,在產量擴大后將產業推向市場,進行市場化,讓合作社能夠保持市場化競爭,促進自我產業發展。”
協同省內資源 推動貧困點中藥產業化發展
今年6月,陜西中醫藥大學在旬邑縣設立了陜西省重要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旬邑分中心。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在中醫治療和中醫藥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堅持扶智扶志扶技相結合,支持縣域特色產業發展。
此外,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還結合自身業務性質、特點及優勢,對口幫扶旬邑縣推進產業扶貧,與旬邑縣政府聯合申報陜西省扶貧產業投資基金《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旬邑扶貧產業示范園》建設項目。該項目主要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采取中藥種植、飲片及中藥材生產、藥品批發及電子平臺建設的運營模式,將中藥產業第一、二、三產業完全融合,實現扶貧產業園區的提檔升級。
該項目實施企業申報基金項目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長效的利益連接機制,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戶等作為合作對象,采取流轉土地、提供種苗、種植技術、回收藥材、培訓使用貧困戶為產業工人等方式,帶動農戶通過產業發展增收致富、帶動貧困戶按期脫貧。項目建成后,預計預計將帶動旬邑縣35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800余農戶在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等方面獲得持久的收入,有望實現第一步精準脫貧,下一步脫貧持久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