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記者來到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七河勒馬水果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大片梅子林郁郁蔥蔥,伴隨著清脆的鳥鳴,沁人心脾。舉目遠眺,映入眼簾的連綿山巒和遼闊、空靈、悠然的藍天白云,一股愜意之情油然而生。
1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如今變成了花果山,也成為了農民致富的金山。2008年由古城區七河鎮共和村委會勒馬村7戶農戶發起成立了七河勒馬水果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楊耀水是2008年第一批加入合作的農戶,現在成為了七河林果產業技術經濟合作協會副會長。
楊耀水還清晰地記得,10多年前當他提出開辟荒山種植梅子樹,很多村民都不看好,但是在他的努力勸說下,最后還是有7戶村民參與了基地建設投資,并成立了合作社。當時要種梅子樹,開辟上山路、引水迫在眉睫,村民們一邊籌錢,一邊尋求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幾經努力,合作社終于建成了3公里的上山路一條、蓄水池兩座。
楊耀水說,基礎設施建好了心里懸著的石頭算是落地了,但是對于毫無梅子種植經驗的他來說,種植技術又成了難題,為了盡快種植梅子樹,合作社通過聘請園藝專家,從挖塘、定植、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的培訓和指導,嚴格按照標準化、規范化進行種植和管理。
“生態環保是基地的最大亮點。”楊耀水說,為了達到生態環保的認證,合作社還邀請了日本專家親自指導,如何有效地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避免了有毒農藥及肥料對環境的污染積累,減少了環境污染,改善和保護了水果生態環境。為了實現科學化管理,近年來,合作社投入資金鋪設了滴灌設施,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還能降低地表濕度,減少雜草叢生和病蟲害滋生,減少除草投入和病蟲害防治成本,提高了梅子品質,增加了效益。
經過努力,基地于2007年獲得日北“三島食品株式會社”認定為有機食品基地;2011年獲得中國科協“科普惠農示范基地”等諸多榮譽稱號。
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銷模式,與麗江得一、大理洱寶等公司簽訂了長期收購合同,產品銷路有了保障,目前,合作社擁有500畝優質照水梅基地,今年畝產2000公斤,實現產值400萬元。楊耀水說,經過10年的發展,梅子已經進入了盛果期,今年他家賣梅子就有80萬的收入。很多村民看到了種植梅子的效益,紛紛加入到梅子種植中,很多村民到合作社來學技術、學管理,如今七河鎮梅子種植發展到3000畝,很多村民靠梅子產業脫貧致富。
和楊耀水一樣,村民和學新也嘗到種植梅子的甜頭。在種植梅子前,他家種包谷、洋芋,一年下來收入也就1萬元左右,生活過得緊巴巴。和學新加入合作社,就把60畝土地全部改種梅子樹,今年市場收購價4塊多一斤,純收入20多萬元,收入比之前翻了20番。在和學新看來,種植梅子不僅經濟收益高,而且相對要省心,只要管理好了,梅子樹會一直結果子,家里的收入也會持續增加。
和學新說,近年來,合作社積極探索林下經濟,在青梅基地里種植魔芋,每畝有5000元收入,魔芋還起到了防草、保水、土壤改良、改善生態環境等作用,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還實現了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