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鳳城市邊門鎮口子里村的一家鵪鶉養殖基地里,養殖戶張錫東與妻子正忙著將一箱箱鵪鶉蛋裝上貨車。“現在的鵪鶉蛋供不應求,每兩天就要運送近5萬枚鵪鶉蛋。”張錫東樂得合不攏嘴。這家基地有兩棟鵪鶉養殖舍,走進其中一間,6層高的養殖籠中熱鬧非凡。成千上萬只體小滾圓、灰褐斑相間的鵪鶉或覓食或競相爭搶,嘴里發出“啾啾”的叫聲,時不時就會有鵪鶉蛋滾落到養殖籠下方的蛋槽中。
今年50歲的張錫東是口子里村的第一個鵪鶉養殖大戶,有著12年的養殖經歷。當初,張錫東還是貨車司機,專門負責為鵪鶉養殖戶運送鵪鶉蛋。看到養殖戶生意做得紅火,張錫東也萌生了養殖鵪鶉的想法。“剛開始以為養鵪鶉跟養雞差不多,當真正養起來才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張錫東說,2005年冬天,由于冬季氣溫低,他在進出養殖舍時沒有及時關門,購進的第一批鵪鶉出現了流鼻涕現象,產蛋率也受到影響。通過這件事,他知道鵪鶉對溫度的要求很高,室內溫度要控制在26攝氏度左右,溫度忽冷忽熱都會影響鵪鶉產蛋率。為了科學養好鵪鶉,張錫東多方學習,通過請教其他養殖戶、看書,逐漸掌握了控溫、控濕、防疫等技術要點,并積累了一定的養殖經驗。說話間,張錫東看了看休息室內的兩個溫度計,其中一個溫度計顯示為30℃,張錫東急忙趕到養殖舍,將一臺一米多高的方形風扇接通電源,為燥熱不安的小家伙們降溫。
“鵪鶉養殖生長快,周期短,一只鵪鶉從出殼到產蛋只要35天左右,產蛋期一年,不僅鵪鶉蛋賺錢,淘汰后的鵪鶉也能賺錢。”據張錫東介紹,現在養殖場有3萬多只鵪鶉,每天平均產蛋量約25000枚,除去飼料、人工等成本外,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更讓張錫東心里踏實的是,他根本不用擔心鵪鶉蛋的銷售問題。“養殖場的鵪鶉蛋全部銷售給食品公司。”張錫東口中的食品公司是鳳城市一家從事罐頭食品加工的企業。該公司與養殖戶簽訂養殖訂單,養殖戶按標準進行養殖,達到公司的收購標準后,公司全部收購。“飼養期間,只允許喂養公司提供的飼料,如果鵪鶉在產蛋期間感冒用藥,產下的鵪鶉蛋決不允許流入市場。”張錫東說,公司會對鵪鶉蛋進行嚴格的藥物殘留檢測,如果發現養殖戶有違約喂養行為,不僅要取消訂單,還要承擔違約責任。
“這種訂單養殖模式不僅解決了銷售難題,還讓客戶吃到放心的農產品,各方都有利。”張錫東笑著說,穩穩的收獲及良好的養殖前景更加堅定了他養殖鵪鶉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