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片片牛膠糕撐起千萬元產業

   日期:2017-10-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49    評論:0    

  用牛皮、牛骨、牛筋加中藥材慢火熬制成牛膠,再蒸蛋食用,是瀏陽西鄉的傳統滋補方法。不過,因中藥味和牛膻味較重,一般人并不太喜歡吃。一次“討媳婦歡心”的偶然機會,瀏陽市鎮頭鎮85后小伙子張東在古法熬制的基礎上傳承創新,做出了口感好得能當零食吃的牛膠糕,開創了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的創業奇跡。

  朋友圈秀恩愛“嗅”出商機

  一片小小的牛膠糕,包含了整皮、化皮、熬汁、濃縮、凝膠、晾膠、配料、切片、殺菌、真空包裝等數十道工序,制作起來十分麻煩。

  “就熬制牛膠這一步,就需要慢火熬三天三夜。”在鎮頭鎮金田社區的老家廚房,張東一邊翻著大鐵鍋中的“大雜燴”,一邊介紹說,“一張100斤的牛皮大約能熬制出20斤原膠。”

  在鎮頭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吃過這種俗稱“牛皮膏”的牛膠。2015年底,張東的妻子劉巧榮生了一場大病,張東按照父親教的方法為她熬牛膠補身體。

  “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既有中藥味又有很重的牛膻味,根本吃不下。”為了不辜負丈夫的一番美意,曾開過藥店的劉巧榮想到了阿膠糕的做法。在她的提議下,張東在牛膠里加入核桃、枸杞、紅棗、蜂蜜、香油、黃酒等輔料,經過反復調試,制成了點心狀的養生牛膠糕。

  牛膠糕受到劉巧榮的好評,看著妻子吃得很開心,身體也逐漸康復,張東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曬了一把自己的手藝。“一斤200多元,十幾斤牛膠糕一下子賣光了。”張東說,此次朋友圈秀恩愛讓他“嗅”到了商機。

  “北有阿膠 南有牛膠”的夢想

  經過改良創新的牛膠糕火了,一天能賣出100多斤,但張東不滿足于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鬧,決心將這種被列入第五批“瀏陽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發揚光大。

  他翻遍《本草綱目》《齊民要術》等中醫經典著作,發現牛膠熬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但因為戰亂,熬制歷史數度斷鏈。

  “瀏陽因地處偏遠地區,又因牛作為耕種工具不可或缺,材料充盈,牛膠的古法熬制才得以流傳下來。”張東尋訪當地資深的“牛膠師傅”得知,以往每到農歷八月中秋之后,就會有富裕人家殺牛祭祀,天氣漸涼也適合牛膠的熬制,他們就會請“牛膠師傅”上門熬煮,事畢給兩三斤牛膠作為酬勞,“現在請兩位師傅上門熬制,3天工錢共1500元。”

  2016年初,張東踏上了去往山東省東阿縣的旅程。“我想去對比一下阿膠和牛膠的制作工藝,也學習一下當地的阿膠產業運作經驗。”

  當年5月,在堅持古法熬制牛膠的基礎上,張東引進生產線在益陽批量生產牛膠糕。同時,他委托專業運營團隊通過微電商渠道銷售,“去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今年預計超過2000萬元。”

  “你知道東阿縣阿膠主營收入一年有多少嗎?超過100億元。”張東心里有一個“北有阿膠,南有牛膠”的夢想,他知道這個夢想有點遙遠,“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