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性格太安靜了,太機警了。”8月14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實驗室時,陳澤擰正在調試室溫。眼下,正是孵化的關鍵時段,溫度的把控必須嚴格。
說起橫斑錦蛇的安靜,陳澤檸提及了它的綽號“世界上最美的蛇”“雅蛇”。
前者,是因為它出眾的外表,以及它被列入屬于游蛇科錦蛇屬,在國外,錦蛇屬被人翻譯為“beautifulsnake”。而最新的分類學研究結果,將橫斑錦蛇與其近源種有著“美女蛇”稱號的玉斑錦蛇,被劃歸到一個新屬,它們與我國另外一種被稱為“玉女蛇”的方花麗斑蛇,在全世界被認為是中國最美的三種蛇。橫斑錦蛇也是這三種蛇中目前發現最稀少的。
后者,與它最初發現地雅安和性格有關。則陳澤擰介紹,橫斑錦蛇的首次發現是在1929年。當時,美國動物學家史丹吉(Stejneger)在雅安地區采集到一副雄性標本。但此后的半個世紀,它再無蹤跡。
由于史丹吉并未標注具體的采集地點,也未記錄其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關鍵資料。由于世界上僅存這一副標本,且遠在美國。所以,在它消失期間,不斷有人質疑其是否存在。也有人認為,是不是史丹吉弄錯了,將它和與它外形類似的玉斑錦蛇混為一談。
省林科院副院長劉少英說,如果一個物種長時間沒有出現,會有人質疑它的是否存在,“滅絕了,還是根本就不存在”。
直到20世紀80年代,西華師范大學教授鄧其祥等人,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及甘孜州瀘定縣海螺溝森林冰川公園采得標本。爭議聲最高的時候,趙爾宓院士還專門撰文論證橫斑錦蛇的確存在。不過,在世紀之初,趙爾宓的在其代表作《中國蛇類》中,卻對橫斑錦蛇產地、生活習性均未作說明。
“其實,是因為沒見過活體,太少,又難見到。”丁利說,就在2012年前后,有專家專門從分子學結構論證了橫斑錦蛇的存在,質疑聲才逐漸消失。雖然是一直是橫斑錦蛇存在論的堅定支持者,但丁利第一次接觸到活體,還是在2014年7月。當時,他根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和橫斑錦蛇近親的生活習性,在喇叭河自然保護區轉了一個多月,最終確定了疑似蛇洞。
“我就在這里蹲守了三四天,那是雨季,到處都是螞蟥,每天巴掌都要拍麻掉。好在,最后陸續抓了兩條蛇,一檢查,正好可以配對。”丁利說,也正是這次野外捕獲,讓他最終確定了橫斑錦蛇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性:喜歡安靜;除非是天氣特別悶熱或者剛下過雨的早晨和黃昏,否則它根本不會外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