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糧食生產穩步增產增收,豐收的背后,準確、及時、優質的氣象服務也是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有利因素。
加強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構建氣象防災減災預警網絡,開發氣象預警一鍵式發布系統。據了解,在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地通過氣象大喇叭電子顯示屏、氣象微博、免費手機短信等多種渠道發布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初步形成省—市—縣—鄉四級預案體系,全省各市、縣全部出臺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53次。建立了與鄉鎮、行政村、中小學校氣象災害防御負責人和氣象信息員的雙向預警信息傳遞機制。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167次,累計受眾近27萬人次。
優化氣象服務機制,提升監測預報技術,健全公共氣象服務機構。各級氣象部門加強與涉農部門合作,積極示范推廣農業氣象適用技術。6個市、41個縣建立了包含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鄉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在內的重點服務對象信息庫,并進行分組管理,建立直通式聯系,開展直通服務600余次。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得到提升。全省已建成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57個,實現了土壤水分的實時動態監測;各專項實施縣已建成針對不同作物的農業氣象試點田或示范基地35個,安裝農田小氣候觀測儀、實景監控等儀器,積極開展示范推廣。鄉鎮氣象服務機構日益健全。依托“三農”專項,各縣(市)積極開展鄉鎮氣象工作站建設,使服務站成為氣象服務在鄉鎮乃至村屯的落腳點。全省氣象信息員達19321人,實現行政村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