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文登一度的干旱缺水對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影響,但是在百歲谷農業生態園的蔬菜大棚內,綠油油的各色蔬菜卻長勢喜人,并沒有受到干旱影響。這主要得益于今年剛完成的百歲谷高效節水灌溉項目。
山東百歲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位于風景秀麗的昆崳山國家野生中草藥刺五加保護區,是一家集生態禽畜養殖、海參養殖、綠色蔬菜種植、綠化苗木培育、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業企業??傉嫉孛娣e約1500畝,其中蔬菜種植基地200畝,建有冬暖大棚25座。百歲谷水肥一體化工程屬于文登2017年度農田水利項目縣項目,工程總投資50萬元,控制灌溉面積200畝,主要新建泵房2座,新建閘閥室13座,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1處,鋪設PE管路4千米,鋪設滴灌管3.5萬米。“今年上半年,這么干旱的天氣,水源太緊張了,幸虧配上了滴灌系統,省水省力效果還更好,要不然損失就大了。”百歲谷農業生態園負責人說。
區水利局工程師周強介紹,水肥一體化滴灌工程就是利用附近的小水源工程,建設固定泵站和管道輸配水管網,實施滴灌,即“固定泵站+固定管道輸配水管網+滴灌”的工程形式進行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具有水肥同步、集中供給、一次投資、多年受益的特點。與傳統灌溉相比,節水率達50%左右,與大水漫灌相比,節水率可達70%左右。同時,還實現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既減少了肥料揮發和流失,又減輕了病蟲害發生,自動化程度也大大提高,達到了節水、節肥、省工、增產的目的。
除了百歲谷,文登的威高現代農業生態園、威海四季紅生態園、“獼圣”綠色生態有機果產業園等一批農業產業園在配套設施建設上,都注重發展滴微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在提高收益的同時,不忘加強節水,擰緊了農業種植的“水龍頭”。
據周強介紹,自2009年開始,文登連續8年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工程建設始終堅持“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原則,大力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和田間高效節水工程建設,不斷提高農業園區、林果覆蓋區、名優特產區、高效經濟作物區節水灌溉工程覆蓋程度,大力推廣噴灌、微灌及水肥一體化技術,鼓勵并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8年來共完成工程總投資3億多元,配套改造大中小型水庫灌區21處,建設高效節水工程30處,建設改造塘壩、平塘、攔水壩等小水源工程167處,改善渠系灌溉面積20萬畝。
今年,文登又投資1975萬元,實施了2017年度農田水利項目,以界石、葛家、澤頭三處項目區為重點,其它小水源為補充,建設節水灌溉工程29處,新建和整修平塘等小水源工程22處,新建風光電工程1處,建設界石百歲谷、文登營后長灣村2處水肥一體化示范工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1萬畝。目前,2017年度農田水利項目縣建設任務已全部完工,并且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項目完成后,新增節水能力70.2萬立方米,年增供水能力176萬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0.16萬噸,年增經濟作物產值301.55萬元。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區水利局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為精確計量、科學節約用水提供科技支撐。所有項目區內建設了灌區自動監測系統,通過采用超聲波明渠流量計、IC卡水表等新設備、新技術,對渠道流量、土壤墑情等進行監測,并不斷完善斗農渠的分水、配水、計量設施配套,將用水計量到田間地頭,切實減少中間環節,計量用水更加精確,使小農水工程用水擺脫了原來的“粗、老、笨、重”的粗放型用水計量模式,實現了信息化、自動化、精細化的集約型用水,真正做到了讓農民用放心水、交明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