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初秋的騰沖市荷花鎮民團社區,干凈、整潔的傣家民居錯落有致,百年古樹散布其間,池塘綠意盎然,壩派巨泉噴涌不息,環境清幽、風光旖旎。穿境而過的騰(沖)隴(川)路兩邊,火龍果、葡萄、西番蓮果實累累。
民團社區農莊小組57歲的村民沈朝芬,正在清理田間的枯枝雜草。“再過10多天,是我們草莓種植戶最要緊的時候,得趁著時節,把育好的草莓秧移栽到田里。這幾年我靠著在騰隴路邊租下來的這8畝田種草莓,每年可以掙到5萬元左右。”沈朝芬說,“能有這么好的收成,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曾經,因家庭變故,沈朝芬和家人居住在路邊的老房子里,生活拮據,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前,荷花鎮結合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氣候優勢,積極鼓勵幫扶農戶發展草莓、火龍果、柑橘、葡萄、檸檬等水果的種植。通過土地流轉、技術培訓、示范帶動、拓寬銷路等方式,為貧困戶開辟了一條增收的好路子。
沈朝芬承包了土地,發展草莓種植。“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大字不識幾個,出去打工人家嫌年紀大,要不是政府扶持,哪敢發展這么大的產業。”沈朝芬抱著清理出來的雜草邊走邊說,“政府每年都會組織技術人員來到村子里,面對面教,手把手示范,教我們嫁接、套袋、安裝滅蟲燈等技術。”
不單是沈朝芬家,如今,60多戶的農莊小組,80%的農戶都靠種植草莓來脫貧致富。2016年,荷花鎮水果種植面積達到9531.7畝,實現農民增收456萬元。今年種植面積將達到11000畝,預計實現農民收入900多萬元,水果產業的發展壯大,使不少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荷花鎮副鎮長楊正卿說。
富裕起來的民團社區村民,房子拆舊建新,兩輪摩托變成了四輪小轎車,精神面貌越來越好,對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村里的小廣場上,文藝隊自編自演的《黨的政策暖人心》地方花燈劇,獲得群眾熱烈的掌聲。“黨的政策好,政府還給了危房改造補助資金讓我們貧困戶蓋新房子。現在,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家里一正兩廂的新房就快蓋好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住了半輩子老房子的沈朝芬激動地說:“我們村里人都說,跟著共產黨走一定能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