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港新棉村種植大戶汪貴章的葡萄、桃子等水果陸續上市,看著這些新鮮、甜美的水果被采摘、包裝和銷售,受到消費者的好評,他的心里很是高興:“小型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實施以后,給我們的種植帶來了很大便利,從當季成熟的瓜果到正在培育的小苗,都離不開它。”
新棉村是區內較早建成節水灌溉工程的村莊之一,如今,農田噴滴灌種植已經十分成熟。汪貴章告訴記者,入夏后持續高溫,農作物必須在夜間進行澆水灌溉,但這也是工人們下班的時間。在區水利局和街道的扶持下,噴滴灌設備安裝妥當,他只需吃完晚飯,去田里走一圈,把設備開關打開即可。“假如葡萄大棚里的濕度是40%,我要讓它到達70%,就把微噴設備開個20分鐘左右再關掉,節水又省心。”他說。
“類似新棉村這樣的節水灌溉工程在我區正在積極推廣建設,這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小農水的“小”最初是指山塘、水庫的流量小,在5萬方以下;但現在,它包含的內容并不小,既有山塘、水庫維修加固工程,也有溪坑整治和節水灌溉建設工程。它是農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行洪排澇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據了解,今年我區已完成郭巨炮臺崗山塘、柴橋下涼亭山塘等11座水庫、山塘維修加固工程,完成新碶永久節水灌溉工程和金家溪小流域治理工程,白峰東山溪坑、郭巨西門大河治理工程正在施工中。
縱覽近些年建成的以及在建的農田水利工程,不難發現,從水源地到流經渠道再到最終輸往農田,一系列工程串起了一條條農業灌溉的高效暢通途徑。
西門大河治理工程開工后,便計劃將河面拓寬至20至35米,拆除兩座老水閘,新建一座涵閘一座橡膠壩,并拆除老橋建新橋,從而解決沿河村莊在多雨或暴雨時農田受澇,在連日無雨時取水難的問題。在永久村的園林苗圃基地里,今年6月新建成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給承包者帶來了動力,也讓街道充滿信心:“該工程既解決了農業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促使農業用水由粗放化向精細化發展,為經營者‘減負’,也讓更多高端農業項目能夠長久落戶,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