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扶貧日”是中國設立的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活動。設立“扶貧日”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并逐步使之成為有較高知名度、較大影響力的公益活動。也充分體現了對于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格外關心,所以設立“扶貧日”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也是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
扶貧日起源
2014年8月29日,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全國首次“扶貧日”系列活動工作,聽取各地的意見建議。
會議指出,《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扶貧日”的批復》同意自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具體工作由國務院扶貧辦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會議強調,全國扶貧系統要組織動員各有關方面,按照依法合規、節儉務實、注重實效的原則,精心組織開展全國首次“扶貧日”活動,使之成為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較大影響力和較強公信力的公益活動。
扶貧日目的和核心
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
核心內容就是要號召全社會來學習身邊的榜樣,宣傳凡人善舉,動員廣泛參與,培育良好社會風尚。
扶貧日工作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扶貧開發為促進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全球的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十多年來,中國一共有6億多人擺脫了貧困。按照現在的扶貧標準,實際是國家2011年在啟動新世紀以來第二個扶貧綱要之后確定的新的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是2010年的不變價2300元,根據各種因素,每年不變價價格的現價還在調整,和以前比,已經提高了十多倍。就是在改革開放之初那幾年,當時第一次設立的扶貧標準是206元,現在已經到了2300元,而且是2010年不變價。2011年新標準下,中國的貧困發生率12.7%,到2013年年底,這個發生率下降到了8.5%。
貧困地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貧困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一是貧困人口多,按照國家的標準,到2013年底還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參考國際標準,還有兩億多人。
二是貧困程度還比較深,貧困人口不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還面臨著吃水、行路、用電、上學、就醫、貸款等諸多困難。
三是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大部分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差、自然災害多、基礎設施落后的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方的貧困問題是難啃的硬骨頭,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短板,所以必須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齊心協力打一場新的扶貧攻堅戰。
扶貧日扶貧政策
1、1212起了引領作用,能夠帶頭履行社會責任。到2012年底的時候,我們就實現了中央國家機關等310個單位,定點扶貧了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確實對推動整個扶貧開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和資源籌集方面的作用。
2、國家安排和組織了東西部的扶貧協作。東西部扶貧協作是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到現在也二十年的時間了。隨著這些年的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也在進一步擴大和完善,現在已經有東部18個省、市,也包括一些省會市和計劃單列市,承擔了對西部10個省市的扶貧協作的工作,主要是通過1212的援助、經貿合作、人才交流、企業投資興業、培訓等方面,來和扶貧協作的結對地方開展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往來。[2]
3、各類企業,不光是國有企業,有各類民營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和全國工商聯一起動員組織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活動。全國工商聯有一個“光彩事業”,有20年左右的時間,這個“光彩事業”實際上就是動員各類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一項事業,這些年成就也是很大的,在貧困地區基層干部群眾中有很好的口碑。
4、推動一些有代表性的行業領域,這些行業領域又跟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特別需要的方面緊密結合的。
5、推進農村的電子商務,貧困地區有好多具有鮮明特色的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通過一些現代的營銷促銷手段,通過一些企業主體參與,進行市場開拓,進行品牌培育,來推動我們整個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取得新的突破。
貧困縣標準主要采用三個指標,這個縣的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收入,是有比較技術的、比較完整的一套指標體系。可能看到的一些現象,農民生活還很苦,但是縣城建得還挺好,所以我們覺得它好像脫貧了。
對大部分縣每年會進行監測,每年貧困縣的指標都是進國家貧困監測系統的。也發現一些縣,盡管還比較貧困,但是愿意申請小康縣、百強縣,就是民間組織評選的這些活動。
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考核貧困縣的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1、要改革貧困縣的考核機制。通過這樣的手段,引導貧困縣,把他們的工作重點用在關注民生,用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上面。
2、建設扶貧縣的約束機制。作為貧困縣,享受國家的政策支持,就應該接受相應的約束。
3、逐步建立貧困縣的退出機制。退出機制實際上是導向問題,過去富裕起來了還留在貧困縣名單里,還會繼續享受支持,所以大家都不愿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