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閉幕的黑龍江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優(yōu)質農產品(杭州)推介會獲得喜人的成績,為期3天的展會零售金額280多萬元,97家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與客商簽訂了金額3.55億元的銷售合同,還有92筆金額過億元的意向性合同。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李連瑞說,現場零售和簽約僅僅是個開始,重頭戲還在隨之而來的市場中發(fā)酵,黑龍江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的優(yōu)質農產品通過展會推介,所到之處都能生根發(fā)芽,形成不斷壯大的銷售市場。
隨著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黑龍江省主打農產品銷售牌,狠抓產銷對接,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轉變觀念,激發(fā)內生動力,積極投身農產品營銷,提升價值鏈,靠“賣得好”進入市場,靠“賣得好”倒逼帶動“種得更好”,靠“賣得好”形成更多經濟活動,靠“賣得好”讓更多農民走上致富道路。
2016年,黑龍江省農委等單位組織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發(fā)達地區(qū)和主銷市,舉辦優(yōu)質農產品推介會,搭建產銷對接平臺,鼓勵和引導農民直接進入市場。“一個主產市對接一個主銷市辦展,落地一個核心營銷網點,發(fā)展一批直營店或代理商”的辦展模式日漸成熟。該省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經營者直接見面,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降低流通成本,特別是大幅降低營銷成本,讓龍江綠色有機農產品直供市場,讓廣大消費者安心購買、放心享用。
在這一系列市場對接活動中,農民群體積極參與,甚至包機組團去參展。這次杭州推介會上,有600多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yǎng)大戶和農業(yè)企業(yè)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到會,展示推介千余種綠色、有機農產品。
推介會為優(yōu)質農產品找到了需求市場。龍聯農民合作社聯社是“全國十佳農民”李鳳玉領銜創(chuàng)辦,由400多家合作社組成的聯合社。總經理王吉勇告訴記者,在去年上海的推介會上他們生產的有機大豆以每斤13元的價格賣出了200噸,優(yōu)質玉米銷售2萬多噸;在深圳推介會上與8家經銷商簽訂了合同,進入了多家連鎖超市。這次杭州推介會他們帶來了100多家合作社大米、雜糧、山珍產品。王吉勇說,沒有推介會,他們是無法打開一線城市大市場的。
推介會為農民合作社增添了另一種銷售方式。五常市新起源水稻農民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董明亮在展會上并不急著賣產品而是忙著掃微信。他的合作社只有不到2000畝稻田,參加上海展會時,帶去的1000多斤大米在現場沒夠賣,重要的是通過微信聯系了20個高端客戶并帶來了120多個消費者。合作社生產的普通五常大米在上海賣到8元/斤,有機米賣到18.8元/斤,在五常有實體店。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自己產的大米銷路順了,有機米有1/3賣到上海。
哈爾濱市阿城區(qū)半山坡粘玉米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周喜紅只帶了樣品參展。去年參加深圳展會時她發(fā)現在本地銷售1.5元一個的玉米,在深圳能賣到3-4元。這次她來杭州,重點是了解市場行情,為今年新貨銷售做準備。
李連瑞說:“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舉辦現場展會的優(yōu)勢,就是生產者現場推介自己的產品,用現代化的手段展示產品生產環(huán)境和生產過程,讓消費者和采購商切身體驗產品的優(yōu)劣,了解一粒米、一葉菜、一滴油如何從田間到廚房,增強產銷對接的誠信度和可靠性。我們提出‘今天您看到的,明天就能買到’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