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空偶爾飄落的幾滴雨,讓盛夏有了些許清涼。記者從寧陵縣城驅車向東不到5分鐘,便來到了該縣喬樓鄉吳莊村。
尚未下車,便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陪同記者采訪的寧陵縣人民檢察院駐吳莊村第一書記馮業彪說:“這就是金銀花的味道!”
走下車來,在210多畝的一片綠海中,記者看到三三兩兩采摘金銀花的當地村民。雖然快12點了,但由于天氣涼爽,村民還不舍得回家休息。
快70歲的村民谷傳芝告訴記者:“摘一斤金銀花,合作社給4塊錢,在地頭收集點秤過就給錢,從不欠賬。我這一天能摘10來斤哪,總比在家呆著沒事干強!”
吳莊村村委會主任、金銀花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徐中欽告訴記者,像谷傳芝這樣來采摘的村民最多時有500多人,地四周的路上停滿了自行車、電動車。他們大都是貧困戶,十里八村的都來,有的兩口子一起來,有的娘倆一起來。
說話間,一位頭發全白的老太太喊在收集點幫忙過秤的村民劉秀麗。
這位老太太叫潘尚榮,是吳莊村的一名貧困戶。劉秀麗急忙跑過去,把老人采摘的金銀花取過來,秤好,又把11塊錢給老人送去。“老人年齡大了,她摘好,一喊我就過去,不讓老人家跑路了。”劉秀麗說。
金銀花,農歷三月開花,一年開五次,一直開到霜降,花初開時是白色,一兩天后變成黃色,故名金銀花。徐中欽告訴記者:“現在花少,要是在盛花期,地里面能站滿人。金銀花每年可以采摘五茬,每年我們要支付給村民采摘費用30多萬元,幫助俺村乃至附近幾百戶村民脫了貧,這首先要感謝縣檢察院的扶貧工作隊!”
為啥呢?事情要從2015年說起。
吳莊村隸屬寧陵縣喬樓鄉,該村人均不到1畝地,是寧陵縣出了名的貧困村,全村有78戶貧困戶160人。2015年10月,寧陵縣人民檢察院駐村工作隊來到這里。如何帶領群眾找出一條符合村情民意的脫貧致富新路子?第一書記馮業彪陷入了沉思。
經過一番走訪、座談,馮業彪發現吳莊村有90多畝金銀花,雖然進入了盛花期,但是由于形不成規模,不能統一銷售,只能賣給到地頭收花的外地商販,錢都被別人掙了,真正的承包人除了支付給村民的采摘費用外,所剩無幾。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干部一起外出考察,得知金銀花種植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只要有了銷售渠道,進行精深加工,收益一定會翻幾番。“為此,我們決定幫助吳莊村大力發展金銀花種植產業。”馮業彪說。
怎么辦?
“能不能成立一個合作社,流轉出更多的土地,集中種植,集中銷售,精深加工?”駐村工作隊提出這樣一個思路。
說干就干,馮業彪立即召開土地流轉動員會,告訴村民流轉一畝土地一年可以得到1000元的土地流轉金,土地流轉后,還可以去合作社打工,每天又得四五十元的收入。
“合作社掙錢了還行,要是賠錢了咋辦?”“如果當初的承諾不兌現咋辦?”動員會上,村民的疑慮一個接著一個。
喬樓鄉黨委、鄉政府派出駐村干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員一起,到群眾家中逐個做思想工作,經過一個多月解釋說明,終于讓一家又一家貧困戶放下了思想包袱。目前,該村有30多戶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面積由以前的90多畝擴大到現在的210多畝。
有了合作社,土地流轉了,如何更多地增加群眾收入,成了駐村工作隊隊員面臨的新問題。
“不通過中間商販,直接把金銀花集中賣給藥廠,是最好的辦法。”馮業彪按照院黨組的安排,又一次帶著村民外出考察,經過反復比較和討價還價,最終確定了安徽亳州和新鄉的兩個藥廠。現在,合作社一年僅銷往安徽亳州的金銀花就有200多萬元。
錢掙得多了,吳莊村村民的干勁越來越大,扶貧干部的膽子也越來越大。“與其把烘干的金銀花賣給藥廠,讓藥廠加工,還不如自己加工成成品再賣出去!”
經過一番調研后,寧陵縣人民檢察院決定支持吳莊村建立金銀花茶葉加工生產基地。
檢察院有關領導又跑相關部門協調,千方百計想辦法,最終根據扶貧工作的相關政策,在土地政策允許范圍內,選好了廠址。幾個月后,一個占地1500平方米的金銀花低溫智能烘干房建成了,并且購置了烘干機。對于精心挑選出來的金銀花,他們加工成精包裝的茶葉銷售。幫扶隊員還發揮自身優勢,為合作社搭建了電商銷售平臺,通過淘寶網源源不斷地把金銀花茶葉賣向了全國各地。
徐中欽說:“以前賣金銀花,一斤才三四十塊錢,現在加工成茶葉,二兩一盒的就能賣二三百塊錢。”
吳莊村下轄4個自然村,郭大莊自然村就是其中之一。正在烘干車間作業的63歲的呂玉榮由于丈夫有風濕病,家庭生活困難,她一年四季都在基地打工,啥忙干啥,采摘、除草、施肥、烘干,一天能掙四五十元錢。
像她一樣的還有徐莊自然村的貧困戶呂鳳真、吳莊自然村的貧困戶徐中勤。
劉秀麗告訴記者:“俺家里流轉了4畝土地,再加上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掙一兩萬元。”
目前,在寧陵縣人民檢察院的帶領下,吳莊村有200多人實現了在家門口的穩定就業,圓了貧困家庭的脫貧夢。
寧陵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楊亞東說:“扶貧須先扶志,‘輸血’不如‘造血’。我們在對吳莊村的扶貧工作中,并沒有投入太多的資金,而是依靠村里的現有條件,不斷引導村民走上幸福路。我認為,精準扶貧,不能簡單地‘給錢脫貧’,而應該著眼于增強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激發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挑戰自我、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
在對吳莊村的下一步扶貧中,除了金銀花生產合作社外,他們還將建立水果生產合作社、養豬合作社、種植合作社,并為金銀花茶葉加工注冊商標,開發茶飲料等。
“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金銀花一定會成為吳莊村的‘幸福花’,脫貧致富后的村民,幸福的笑臉就像那一朵朵綻開的金銀花兒一樣!”楊亞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