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要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看著在一片空心菜地上正熱火朝天地躬身收菜的10多名農民,潼南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敬博露出欣慰的笑容。園區實施的農民增收、農旅融合、循環經濟等三步走措施,不僅解決了農民增收的問題,也讓園區打造5A級鄉村旅游區邁開步伐。就連以前只能爛在地里的尾菜(注:新鮮蔬菜必須去掉的殘葉,俗稱爛菜葉子),經過引進處理企業,也將變成農民的又一條收入渠道。
農民變身技術工 收入漲了好幾十倍
7月31日上午10點30分,熱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在潼南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內,舉目都是農田,微風一過,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蟬鳴,仿佛整個大地都在呼吸。
在樸真有機農莊的空心菜地里,十幾名農民頭戴草帽,腰系包裝繩,正采摘空心菜。看到重慶晨報記者到來,他們雙手不停,七嘴八舌地和記者聊了起來。據了解,他們都來自附近的村莊,以前,都是自己種幾畝地,“看天吃飯”。如今,他們把土地流轉出來,自己成了農業科技公司的員工,每年都能增加上萬元的收入。
太安鎮罐壩村的王英也是通過上述途徑實現了脫貧致富。王英今年已經58歲了,一輩子都在和莊稼打交道。
王英告訴記者,以前因為3個女兒年紀小,需要大人照顧,她就在家門口種了幾畝水稻。盡管一家人已很節儉,但因要供3個女兒上學,一家5口的生活非常拮據。“哪一年年歲好,到年底還能剩個幾百塊;如果收成不好,連吃飯都成問題。”王英說。
后來,王英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了村里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工作。由于她是一個“老農民”,所以公司特意培訓她學習育苗嫁接技術。現在,王英已經成為該公司一名出色的技術員。
和以前自己種地“全程包干”不同,現在王英只需要負責育苗嫁接的工作,也不用像以前那樣一整天都在地里干活,“一般只要8個小時”。王英不僅比以前輕松,收入也更高了。現在王英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加上自己在家種地,一年下來可以存2萬元,“是以前的好幾十倍”。
延伸
潼南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敬博介紹,在罐壩村,目前有農業科技企業10多家。日常為企業打工的村民就有五六十人,“農忙時,如果所有企業滿負荷運轉,足足有300多人在做”。
農旅融合補上發展短板 正在打造5A級鄉村旅游區
“盡管當地的農業公司吸納大量的農民打工,實現脫貧增收,但實際上依然存在100-200人的用工缺口。”敬博說,這導致一些企業不得不控制自己的規模。
對很多地方來說,擁有大量的就業崗位,當地人毫無疑問將大大受益。然而,敬博心里卻感到不安。
種植蔬菜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為了解決用工矛盾,節省人力成本,提高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未來必然會推廣機械化生產。
“騰出這么多勞動力,農民們怎么辦?”敬博經常這樣自問。破解方案正在實施:按照潼南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目前園區正調結構轉方向,因地制宜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農旅融合。
在潼南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內,蔬菜博覽園是最能體現園區“科技元素”的地方之一。博覽園內的農耕文化種植區、巨型南瓜種植區、盆栽蔬菜觀賞區等區域各具特色,引人注目。
雖然從表面看不出這里的小黃瓜、小辣椒等蔬菜和外面農田或大棚里種的有什么區別,但相關人士頻繁提到的“富硒式種植“、“管道種植”等詞匯卻在彰顯其與眾不同。尤其是管道種植,一根根直徑5cm左右的水管被搭建成輪船的樣式,在管道上茁壯生長的蔬菜逐漸覆蓋管道的空隙,一艘綠油油的“蔬菜輪船”便赫然出現。
盆栽蔬菜是園區打算大力推廣的一款產品,“都市人可以在自己的陽臺種植如燈籠辣椒等一些樣式比較好看的盆栽蔬菜,平時可以觀賞,也可以采摘來吃。”敬博說,除了博覽園,園區正在逐步建設農業科技館、科技培訓中心、科普活動站等,讓高科技蔬菜種植走進普通市民的家門。
延伸
實際上,博覽園等項目正是園區發展農旅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規劃分為現代農業體驗區、現代農業創新核心區、標準化生產示范區以及產鎮融合示范區等四大功能區。敬博介紹,按照區委區政府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的要求,致力將園區打造成5A級鄉村旅游景區。
“將園區打造成景區以后,老百姓就能開農家樂,同時向游客賣些農產品,也是一筆收入。”敬博說。
蘿卜尾菜變廢為寶 推進農業循環生產
太安鎮罐壩村每年種植蘿卜,處理出來的尾菜有幾十萬噸。一直以來,企業都是將這些尾菜集中處理,處理費用約140元/畝。而農民則是讓尾菜直接爛在地里,甚至拋棄到河溝中。
“這已經不僅是增加成本和浪費的問題,還對河流產生面源污染。”敬博說。
目前,園區正在規劃引進一些脫水企業,批量處理蘿卜尾菜。“以前農民或企業自己處理尾菜還要花錢花力氣,如果引進企業處理,農民又多了收入渠道,企業也能節省一些成本。”敬博說,引進處理企業后,園區繼續引進有能力將這些尾菜加工成飼料或沼氣的企業,或者統一脫水冷凍成其他產品,進一步延長后端的產業鏈。
這意味著以后整個園區內,不僅有前端的種苗企業、種植企業,還有中端的生產加工企業以及后端的尾菜處理、加工企業,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就形成了,“這樣一來,不僅能保證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同時也在不斷擴大他們的收入渠道。”敬博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