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遂寧道地中藥材銷售渠道又多了一條,通過中藥材天地網搭建的電商平臺,實現產銷對接。”在遂寧天地網川白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全林的辦公室,他饒有興致地向記者介紹了公司情況。
從個體經營戶到成立公司,鄭全林種植、收購中藥材這一路“有笑有淚”。但現在,中、省、市對中藥材產業的高度重視,遂寧種植中藥材規模有所攀升,這悄然改變著的“小氣候”,讓鄭全林有了希望、有了盼頭。
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近年來我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白芷、連翅、金銀花等藥材基地相繼建立,實行規模生產、產業化經營。2016年,我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3萬畝,產量3.5萬噸、產值達4億元。
散戶成立公司中藥材“觸電”銷路寬
從去年11月開始,鄭全林多了一個“總經理”的頭銜,而在這之前,他下鄉收藥時,大家都叫他“鄭老板”。“去年遂寧共產白芷1300噸左右,我收購了800噸左右,收購價9塊到11塊不等。”鄭全林收購白芷時,公司還沒成立,收購仍通過傳統渠道。
傳統的中藥材流通渠道,從種植戶、一道販、二道販、中間商、集散地、貿易商到藥廠,環節很多。“從農戶到銷售終端價差大約兩三倍,甚至更高。”鄭全林說,中間環節過多,他和藥農都不能真正受益。
怎么改變這一局面?
鄭全林和兄弟一合計,通過自己多年的渠道,搭上了中藥材天地網這趟“快車”,在船山區新橋鎮租賃了辦公場所和藥材倉庫,成立了遂寧天地網川白芷產業有限公司。“通過天地網交易平臺,產地和終端可實現直接對接,藥農獲利更多。”鄭全林說,這一平臺還從源頭建立可追溯機制,讓質量更加可控。
今年是“觸電”第一年,鄭全林早就準備好了倉庫,等候白芷等道地中藥材收獲時節的到來。這段時間,他正忙著聯系新建基地,“有了更好的渠道,需要把規模和品牌做起來。”他準備按照“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采取農民直接入股等方式建好基地,種好藥材?,F在已承包幾百畝土地,9月份就可以下種了。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多點開花藥材“飄香”
船山區唐家鄉花果村種了很多核桃樹,核桃樹的間距寬,可發展林下產業,于是村民們種起了半夏。
“今年試種了12畝,主要是因為其附加值高,也適合林下種植。”花果村“第一書記”李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包括人工在內的投入,一畝地約在6000元左右,一畝地種出來產值差不多能有1萬元,4000元的利潤空間還算不錯。
像花果村這樣小范圍種植中藥材在農村里越來越多,老百姓看上了中藥材的本身價值和附加值,加上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帶動,中藥材產業在遂寧土地上多點開花。目前,我市由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帶動、營銷戶搭橋、農民自發種植的佛手、半夏、黃姜、菊花、板藍根、沙參、桔梗等中藥材種植面積近3萬畝。
“主要是龍頭企業在帶動,使得遂寧的道地中藥材效益凸顯。”市農業局經作站推廣研究員張方學告訴記者。
大英縣隆盛鎮多個村子,地里種的不單是蔬菜,還有品類繁多的中藥材,讓這些土地飄著“藥香”。這些土地,正是我市中藥材龍頭企業之一——四川滋寧藥業建立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基地里有麥冬、羅漢果、白芷、吳茱萸、瓜蔞、金銀花、金錢草等中藥材,面積達1900余畝。
通過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生產加工、養生健康產品生產,滋寧藥業中藥飲片年生產能力達5000噸,年銷售額達1.5億元以上。在產業扶貧中,滋寧藥業每年通過訂單方式向15個貧困村的種植戶收購中藥材,使種植戶年均增收超過2000元。
目前,我市以中藥材種植為主的龍頭企業20家、專合社46個、家庭農場22家、種植大戶58戶。其中,滋寧藥業、回春堂藥業、陳善堂藥業等企業重點發展中藥飲片、生物獸藥、生物醫藥等,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規模,成為遂寧道地中藥材發展的“生力軍”。
政府“疏通關節”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正旺
“中藥材產業現狀怎么樣?”“發展趨勢如何?”“栽培中要注意什么?”……6月9日,在我市首次舉行的中藥材產業科技創新交流會上,中藥材行業企業、合作社負責人們拋出了一系列問題。西南交大藥學院副院長張興國、成都理工大學生物工程系主任雷濘菲、省農科院經作所副所長張超等專家們一一作答,并講解了中藥材新品種創新育種研究、質量把控等方面的知識。
這樣規模的交流會在遂寧還是頭一遭,參會企業從中“嗅”到了發展好時機的到來。
在遂寧“十三五”規劃中,我市將中藥材產業發展納入重要開發項目。同時,中藥材產業發展也成為我市調整農業結構和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即,我市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動作登場。
不久前,市政府與天士力藥業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中藥材種植、健康養老產業等方面合作形成了共識,計劃在蓬溪打造9200畝以中藥材種植示范、生態休閑旅游、健康養老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項目作為農業大項目正在推進中。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相關部門及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了中藥材技術咨詢、現場培訓、技術講座等50余期,參訓人員3000余人;我市科技人員編寫制定的瓜蔞種植技術、白芷栽培技術、金銀花栽培技術等2萬余份技術資料也向農戶發放。
為了促進產品優化,培養藥企的自主創新能力,市政府牽線搭橋,組織中藥企業與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建立了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完善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促進中藥材深加工及附產品研究。其中,泰樂制藥公司的“元胡止痛膠囊”,珠峰藥業公司的“復方藏紅花油”,明星藥業公司的“復方崗松洗液”等16個品種,都已成為附加值較高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