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位置數上來5片到6片葉子的位置,就把這個尖給剪了,只留這么長。”日前,記者在廣安市前鋒區虎城鎮關寨村獼猴桃產業園看到,該村“第一書記”吳成均正在教授村民們獼猴桃管護技術。
關寨村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加之農業基礎薄弱,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極為落后,嚴重制約該村的發展,2014年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
“要想脫貧,產業支撐是關鍵。”據吳成均介紹,為了確定主導產業,他們邀請相關農業專家到村考察,發現該村土壤成酸性,而且日照時間比較長,特別適合紅陽獼猴桃的生長。
據悉,紅陽獼猴桃水分多,酸甜適中,清香爽口,富含鈣、鐵、鉀等多種礦物質及十七種氨基酸,維C含量非常高,市場價格相當可觀。因此,該村鼓勵貧困戶積極種植紅陽獼猴桃,并將其作為全村產業結構轉型的主攻方向,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如今,該村首批100畝獼猴桃樹苗已經種下。
吳成均向記者介紹道,為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關寨村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方式發展獼猴桃產業。“我們引導村民進行土地流轉,村民以現金入股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還可以在產業園里務工,一年下來,村民不僅有土地流轉金、產業分紅,還有務工收入,日子會越過越好。”
在該村村民鄒良瓊看來,“現在,大家既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又能干自家農活、照顧家庭,日子過得非常舒心。”
“待獼猴桃進入盛產期,預計畝產可達1000斤,以現在的市場價來計算,每畝產值1萬余元,除去成本,村民的人均收入將突破4400元。”吳成均告訴記者,“為讓村民持續增收致富,村里還積極聯系成都市都江堰獼猴桃種植基地的業主,與其簽訂購銷合同,讓村民放心種植,之后,還將擴大規模,讓村民的‘脫貧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