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天等縣養殖車間、種植車間、加工車間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累計幫助11.48萬貧困人口脫貧。在實施養殖產業扶貧過程中,該縣堅持以貧困戶為主體,創新“香豬寄養車間”“信貸資金委托經營車間”“合作社車間”等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經營,形成了政策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新格局。
一是香豬寄養車間。依托“田園牧歌” 生態農業示范區采取“貧困戶+專業公司”的發展模式,鼓勵貧困戶與企業合作,實現企業發展、貧困戶增收。廣西滿愿商貿有限公司與進遠鄉和平村貧困戶簽訂香豬寄養協議,政府投入資金110萬元,將項目資金量化折股,作為貧困戶入股公司的本金,公司按照項目投入資金的8連續四年規定分紅給貧困戶每戶750元/年,并利用進遠鄉和平村112戶貧困戶每戶1500元的獎補資金購買香豬(母豬)、并委托公司統一代養,公司利潤分成給貧困戶每戶750元/年,貧困戶兩項收入合計1500元/年,連續四年分紅有效實現貧困戶增收脫貧。目前,全縣通過龍頭企業的引進落地實現了養殖產業與龍頭企業的有效結合和密切聯結,為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脫貧、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礎。
二是信貸資金委托經營車間。龍茗鎮揚翔股份有限公司養豬基地,利用貧困戶每戶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入股參與產業發展,并按入股金額的8-10,連續3年給貧困戶分紅。該基地分別于2016年11月份和2017年1月份分兩批,已發放了第一年分紅30萬元,涉及貧困戶60戶,每戶5000元。進結鎮愛樂村大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養牛基地業采取同樣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產業,共有愛樂村56戶貧困戶依托扶貧小額信貸于大華農業有限公司簽訂養牛協議,委托經營資金290萬元;馱堪鄉南嶺村大華公司養牛基地共有南嶺村24貧困戶簽訂養牛協議,委托經營資金120萬元。除此之外,全縣還有其他鄉鎮等共1825戶貧困戶與企業簽訂信貸委托經營的方式,有效化解貧困戶單干的市場風險,保證貧困戶的收益,打造甜蜜生活,很值得推廣。
三是合作社車間。鼓勵養殖能人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入社,統一為社員提供相應的幫扶機制和幫扶措施,實現幫扶帶動一批,增收脫貧一批。有效帶動了貧困戶通過養殖實現脫貧目標。龍茗鎮東南村按照“能股就不合、能合就不租、能租就不斷(買斷)”的原則,村委利用財政扶貧資金和農戶荒山、荒地共同入股建設竹鼠養殖車間,車間一期工程占地面積6畝,共設立股份25股,其中:村委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萬元,折股19個股份(其中:量化給東南村委15股,養殖車間所在更契屯集體3股,養殖合作社1股);農戶6畝土地,折股6個股份。養殖車間產權及租金收入由村委和入股土地農戶按股所有,交由竹鼠養殖合作社車間統一經營。目前,合作社車間共有55戶貧困戶參與經營。該合作社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統一采購竹鼠種苗550對,以每戶10對的額度量化給貧困戶,貧困戶將竹鼠種苗交由合作社寄養。養殖三年內,合作社按每領養10對竹鼠種苗返還14對的比例返還給項目農戶進行飼養;沒條件進行飼養的,由合作社負責按當時市場價統一銷售并折現返還給農戶;又如,馱堪鄉南嶺村犇犇養殖車間依托犇犇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貧困戶以養殖場地、技術、購銷指導和資金監管“掛靠托管”合作社的方式參與產業發展,合作社戶給予貧困戶保底分紅。養殖車間存欄肉牛49頭,其中吸納8戶貧困戶參與養殖,共養殖31頭肉牛,帶動15戶貧困戶貧困戶參與肉牛養殖,年出欄55頭;目前,天等縣累計成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扶貧車間經濟組織141個,輻射帶動貧困戶4200戶,促進貧困家庭人均年增收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