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草是保護生態環境,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的措施之一,也是實施產業扶貧、畜禽先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農民創業創新活力,不斷拓展產業扶貧新空間,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日,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畜牧獸醫局組織開展退耕還草項目驗收工作,歷時三個多月,對全縣十一個鄉鎮,21個村,553個農戶退耕還草10200.51畝實地丈尺測量,其牧草品種、種植面積、田間管護、產草量、載畜量以及成果應用等方面達到了驗收標準,共為當地農民兌現補助資金387.62萬元。
據悉,退耕還草項目建設業主,種植多為一年生和多年生優質黑麥草,符合中長期保護水土的生態需求,牧草長勢好,產量高,覆蓋率高,讓老百姓真正接受了退耕種草和依靠養殖業增加經濟收入的“綠色錢包”;做到了草畜配套,新發展山羊4.4萬只,肉牛0.8萬頭,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彰顯退耕還草、改善生態,種草養畜、以草換肉、以肉換錢,過腹還田、糞肥利用,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業態。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畜牧獸醫局將嚴格按照“農民自愿、政府引導,突出重點、穩步推進,尊重規律、因地制宜”的原則,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搶抓國家退耕還草的政策機遇,強化責任擔當,務實為民,履職盡責,主動作為,轉變發展思路,做好“產業發展扶貧”和“生態補償脫貧”的兩大文章,提高草地資源的生產力和草食畜牧業效益,加快生態恢復和經濟發展步伐,推進循環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有效促進全縣精準扶貧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