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水泥飼養池被半人高的圍墻圍成一個個“小庭院”,200多頭渾身長滿棘刺的豪豬歡快進食……5月1日下午,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渠陽鎮官團村豪豬種養專業合作社,陸坤正在給他的“刺寶貝”們準備“晚餐”。
“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種田、養雞為買鹽”曾是官團村的真實寫照,基礎設施脆弱,交通建設滯后,信息閉塞,經濟文化發展落后,群眾行路難、買賣難、增收難……在這偏遠的村莊里,村民大多以種植烤煙、水稻等經濟作物為生。
“豪豬還能養殖?”2015年,22歲的退伍軍人陸坤復員回到了官團村老家。這個因為在部隊特戰訓練時脾臟受傷而導致殘疾年輕人,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退伍回來以后,干不了重體力活,又找不到掙錢門路,陸坤呆在家里急得團團轉。一天閑暇之余,陸坤看到電視里正在播放豪豬養殖技術,看完之后他喜出望外。
“要得!就養豪豬吧!”父親陸江濤二話不說,把自己多年打工的2萬元積蓄全拿給了兒子,購進了20頭豪豬幼崽,開始了養殖之路。
20只變成50只,50只變成100只……通過不斷努力,養殖場的規模逐漸擴大了,可是問題也來了。
由于豪豬養殖是特種行業,必須經過批準后才可以銷售。沒有許可證,就是低價出售人家也不買,養殖場突然間變成了“燙手的山芋”。
這樣一來,只投不進,入不敷出,養殖場眼看就要撐不住。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在逐戶走訪過程中發現了這個情況,當即決陪同陸坤到縣林業局咨詢辦理許可證,幫助撰寫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可行性報告、環境保護、衛生及疫源疫病防控措施等書面材料。
“要不是扶貧隊長幫忙,我的豪豬養殖場早就垮了。”看著養殖房里200多頭正在吃食的豪豬,陸坤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說,目前豪豬市銷售價70-90元每公斤。如按豪豬生長速度八個月體重13公斤,市銷售價70元每公斤計算,一只商品豪豬可創利790元。
正在這時,陸坤的電話響了。接完電話后,他興奮地說,是浙江省的一個電商平臺對他們這里的豪豬很有興趣,打電話下了訂單。
陸坤的豪豬養殖路越走越寬,養殖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扶貧隊長和村干部找到他,商量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他當即就同意了。
“以前,你們幫了我那么多,現在我有能力有經驗了,我也要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按照“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村里有37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負責豪豬養殖、提供技術指導,貧困戶申請扶貧小額信用貸款,購買10頭豪豬公母苗作為生產成本,放在合作社“寄養”,此外貧困戶還可到合作社參加務工,每天有80元的補貼,一年后分紅,貧困戶的10頭豪豬收益全部歸貧困戶所得。
“貧困戶還可以在我這里學到豪豬養殖技術,一兩年后便能自己獨立養殖,要是賣不出去,我可以按市場價回購他們的豪豬。”陸坤說。
“豪豬不挑食,玉米、蘿卜、菜葉、樹枝都是它的食物。”棚舍里,豪豬仔長勢喜人,正在這里打工的貧困戶肖正雄心里有本明白賬:一頭母豪豬一年可產下4頭豪豬仔,除去成本,養一頭豪豬一年能獲得500元的收益,10頭豪豬公母苗一年就有上萬元的收入。
“以后脫貧就靠它們了!”肖正雄籌劃著,來年也多養幾只豪豬,多掙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