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第五屆蘭陵(蒼山)蔬菜產業博覽會在山東蘭陵開幕,同期舉辦第五屆沂蒙優質農產品交易會與第五屆菜博會。筆者會議期間走訪了蘭陵郊區,調查發現,相較簡易大棚,蘭陵地區更適合進行固定大棚建設。
近年來,蘭陵地區通過溫室大棚優質蔬菜、反季節水果等種植,走上了致富道路,被農業部評為中國蔬菜之鄉和中國大蒜之鄉。當地生產的優質大蒜、蒜薹等優質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筆者了解到,蘭陵蔬菜快速發展,得益于當地圍繞蔬菜種植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整合了深加工、冷藏、運輸、服務、餐飲等多個環節,各環節都獲得了增值收益。因此,當地農民種蔬菜舍得投入。如何合理投入,成為當地農戶共同面對的問題。
筆者發現,在當地蔬菜種植投入中,大棚建設投入占據較大比例。當地蔬菜大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簡易大棚,另一種是固定大棚。簡易大棚投入較少,每畝在9000元左右;固定大棚投入較多,每畝大約3.8萬元。簡易大棚看似投入少,但每兩年需要修繕一次,而固定大棚可長久使用。
近兩年山東臨沂的蔬菜價格保持在高位。據悉,去年青椒價格在每公斤7元左右,西紅柿在每公斤5~7元,黃瓜在每公斤5元左右。蘭陵每年能生產三茬蔬菜,按照現有的蔬菜價格,每畝大棚每茬收入約2萬元,一畝菜地的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
近期國家還出臺了高效農業扶持政策,1個蔬菜大棚國家財政補貼1萬~3萬元。筆者認為,雖然固定大棚投入資金大一些,但從長遠考慮,一次建成后可長時期使用,性價比要比簡易大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