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藥材是去年9月種下的,今年5月就會有收成。”日前,記者在衢江區上方鎮龍祥村豐晶家庭農場看到,百畝連片的中藥材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童新有介紹,到5月中旬,200多畝浙貝母即將收成,每畝產量預計達200余斤,利潤1萬余元。
種中藥材之前,童新有是上方鎮小有名氣的“鈣老板”。他1994年開始創業,經營石灰鈣,還有自己的石灰窯,生意很好,前幾年每年能賺四五十萬元。
2014年,衢江區委、區政府啟動了上方鎮鈣產業整治提升工作,童新有經營的石灰土窯被列入淘汰關停行列。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上方人,童新有深知如果賺錢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要被子孫后代唾棄的,于是,他積極配合鎮里的“五水共治”工作,簽訂了關停協議,自行將土窯關停拆除。
石灰窯關停后,生計怎么辦?童新有想重新創業。而要找新路,就得謀個不污染環境又能賺錢的項目。
“不妨試著引種中藥材。”他想到,之前在跑運輸時經過的金華市磐安縣是中草藥種植的一大市場,不少人靠種中藥材賺到了錢,何不去看看。想到就干,童新有專門跑到磐安實地考察走訪。他發現上方和磐安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四季分明,溫和濕潤,且“五水共治”后,上方鎮又現青山綠水,非常適宜中草藥種植。于是,童新有把中草藥種植項目引進了上方。
在鎮里的幫助支持下,2016年9月,童新有在龍祥村、立模新村、鹿角堰村流轉了400余畝土地,種上了浙貝母、元胡、太子參等中藥材,目前該項目已投入700萬元。
為打開銷路,童新有還與廠家簽訂收購合同,一測算,預計首輪收益將達到200萬元。
“路靠自己走,該闖要闖一闖。” 今年年底,童新有還計劃流轉土地1000畝,從磐安、江蘇等地引進適宜種植的新品種,種植浙貝母500畝、元胡300畝、太極參200畝,建成示范基地,利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全鎮農戶推廣種植。“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上方鎮產業結構調整,也能夠帶動村民轉產轉業,規范化種植,走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童新有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