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膠東半島的大沽河,孕育了青島的天然生命,黃海之濱的膠州灣,賦予了青島的勃勃生機。駕車行駛在膠州灣大橋上,記者看到海水蕩漾,依如數十年前碧藍清澈。
其實,膠州灣海域環境回歸自然,山東青島畜牧業轉型升級功不可沒。前些年,傳統的畜牧業畜禽糞污、病死生物、加工廢水等都曾給大沽河、膠州灣,甚至青島這座沿海國際化城市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
是轉移這一高污染產業,更多依賴畜產品輸入,還是探索畜牧業轉型升級新路子?這一困擾我國大城市肉籃子供給和環境保護的難題,曾一度擺在青島市決策者的面前。
對青島而言,一邊是藍天碧海的美麗暢想,一邊是豐富餐桌的肉籃子,還有畜牧產品出口創匯,必須尋找沿海大城市保障肉籃子供應的畜牧業綠色發展之路。
青島市畜牧局局長隋振華說,近幾年,青島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借鑒國內外經驗,確定了綠色高端都市型畜牧業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頗具青島特色的畜牧業現代化之路。走產業之路,發展“兩區一場”,實施“十強十新”,培育龍頭企業“驅逐艦隊”;走生態之路,推進病死動物處理廠專業化和畜禽糞污處理資源化;走監管之路,構建新型基層畜牧監管體系,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推進管控智能化。如今,一串串數字印證著青島畜牧業成就:2016年肉蛋奶總產量107萬噸,人均占有量在同類城市中居領先位置;規?;B殖達86%,遠高于全國56%的水平;產業化水平居全國前列,年出口額4.5億美元,約占山東的1/3,肉雞、肉兔出口分別占全國的1/10和3/5;率先在全國實現了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全覆蓋,連續11年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經部省抽檢,畜產品平均合格率達99.6%。
龍頭企業引領,走標準化、規?;漠a業之路
青島九聯集團連續9年全國禽肉出口量第一。3月下旬,在該公司的養殖場里,潔凈的場區、現代化的雞舍,雞舍里安裝的通風、飲水、喂料、清糞、消毒等自控設施,改變了記者對養殖場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傳統認識。九聯集團黨委書記王恒虎說:“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在最大程度保證畜禽產品質量的同時,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
“其實,九聯養殖場僅是青島實施‘兩區一場’工程的典型之一。規?;?、標準化養殖基地,是綠色高端都市畜牧業的發展基礎。2010年以來,青島投入兩億多元,規劃建設了現代畜牧業示范園區、養殖小區及規?;瘶藴驶B殖場。”隋振華說,目前已建成現代畜牧業示范園區39處,養殖小區100處,建設規?;藴驶痉秷?240處,有200多個村莊退出了庭院養殖;規?;B殖比重達86%,比2010年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
在青島康大兔業公司,總經理高巖緒介紹,企業已經形成了集育種、養殖、飼料、加工、銷售、出口于一體的產業化體系,成為我國最大的兔肉出口企業。
在萬福集團屠宰車間,一頭頭生豬經過沐浴、二氧化碳窒暈,不知不覺中失去意識,進入了屠宰流水線。
“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主體,健全的產業鏈條,現代化的加工設備,給青島畜牧業帶來了活力。”青島市畜牧局副局長閆立良說,2010年以來青島實施了“十強十新”畜牧業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即重點培育了六和、九聯、康大、正大、萬福等“十強”企業,培育了新希望、田瑞、雪龍、榕昕等“十新”企業,壯大和提升了畜牧企業群體。現在青島畜牧業已經培育出了兩個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10個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企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15家,培育出了12個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
同時,隨著青島畜牧業養殖、屠宰、加工、儲運、獸藥、飼料、生物制品、動物診療、裝備制造等產業的發展,以及休閑體驗畜牧業新業態的涌現,畜牧業“接二連三”優勢正在凸顯,全產業鏈銷售總額超過了700億元。
把控污染風險點,走無害化、資源化的生態之路
走進地處黃島的青島益民生物環??萍脊荆G樹環繞,場地潔凈,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病死動物處理廠??偨浝砩驊c英告訴記者:“采用高溫高壓干化法,在車間里通過密閉運輸、預碎泵送、高溫高壓、烘干滅菌、榨油脫脂等工藝,將病死畜禽尸體轉化為肉骨粉和油脂,每天處理病死動物10噸左右。”
青島市畜牧局總畜牧師陸紅介紹,針對病死動物處理這一畜牧業環保“盲點”,2013年以來青島在養殖較多的5個區市,投資7690萬元,其中政府投入4780萬元,借鑒PPP模式,委托具有資質的企業,分別建設了一家病死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廠?,F在,5個病死畜禽處理廠和49輛回收運輸車已經投入運營,日處理能力達130余噸。
在政策上,青島按照“誰上交補給誰、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將病死動物處理補貼范圍由生豬擴大到牛羊禽兔等;探索了養殖保險與病死動物處理聯動機制,把病死動物處理作為保險賠付前提條件,未進行處理的病死畜禽一律不予賠付,推動了病死動物處理。
如今,青島率先在全國實現了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全域覆蓋。2016年無害化處理病死豬37.5萬頭、牛羊8700余頭只、家禽肉兔等870余萬只。
為了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青島投資6700多萬元,建設了現代化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藥飼料檢測中心、畜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疫病防控物資儲備中心,健全了重大動物疫病預防體系、監測體系、屏障體系和執法體系。
“十二五”期間青島財政投入了2.9億元,推進農畜結合發展,初步形成了畜糧、畜菜、畜果、畜林等結合模式,建設“大中小”生態循環養殖場150家、節本增效示范場50家;開展了規模化養殖場生態化改造,86%規模化養殖場建設了糞污處理設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0%;年青貯玉米秸稈120萬噸,約占玉米秸稈總量的1/4。
線上線下一體,走信息化、網格化的監管之路
在青島鑫盛聯食品公司,記者用手機一掃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肉品的生產情況、產地來源、檢驗檢疫、認證情況、質量安全等信息托盤而出。
膠州市畜牧局局長高紅日向記者介紹,膠州市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只是青島市畜牧獸醫監管信息平臺的一個應用終端,初步實現了“即時上傳、實時監管、風險評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證”五大功能。
信息化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標志,是畜牧業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隋振華介紹,2013年青島開始建立畜牧業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將畜牧業防疫安全、產品和投入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行業生產安全等全部納入平臺,運應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即時化、在線化、數據化管理。目前,涉及全產業鏈的14個管理模塊系統和10個管理APP都已投入使用,將6.3萬個監管對象納入到監管平臺。
在“互聯網+畜牧業”實施中,也繞不過“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鶎有竽陵犖槠毡榇嬖谥松偈露?、年齡老化、素質較低、技能落后、薪酬較少等情況,很難滿足畜牧業發展需要?;谶@一情況,從2015年初開始,青島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基層畜牧隊伍改革。打破鎮街區劃,按區域設置基層動物防疫與畜產品質量安全機構,承擔動物防疫、產品協檢、安全協管等職責;公開招聘了471名基層“動防協管員”,實現了基層防疫與安全監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年輕化,讓基層監管網格更加清晰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