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棒!準備開飯嘍。”天一放光,天柱縣社學街道聯香村的楊光武就招呼他的400只竹鼠吃食。
正月十五,村里家家戶戶鞭炮聲聲,異常熱鬧,村民們都沉浸在元宵節的歡樂中。42歲的楊光武卻和他的妻子一起,精心飼喂著他家喂養的寶貝。楊光武是個十分孝順的人,在廣東做過模具,做過家具,還進過紙廠,在外面既不能照顧家人,又找不到錢。他母親從1994年患風濕病癱瘓在床至今已23年。父親現在也78歲,而且身體患有腎囊腫、腎結石、腰椎盤突出等病。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越來越差,每年給父母買藥打針的錢就要一萬多元。家庭景況窘迫。2012年,楊光武聽說養竹鼠成本低,見效快,就產生了回家一邊照顧父母一邊養竹鼠的想法。
2016年正月,楊光武在自家的菜地里建起了養殖場,養起了竹鼠,“開始我以360元錢一對的價錢,從臺江縣買了30只種鼠,發展到了現在的400只。”楊光武滿臉喜悅地說。
“這幾百只竹鼠,吃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很有規律,我也總是按時給它們添吃的,不讓它們餓著,總把它們當嬰兒一樣照料。”楊光武正說著,一只竹老鼠“站”起來,向主人“討”吃的。
按時喂養是一方面,怎樣讓竹鼠吃好,為它們制作可口的一日三餐也曾讓楊光武犯愁。有人為了養殖方便而選擇加工好的商品飼料喂養,但是“求綠色環保”的楊光武卻不喜歡:“我要讓我的竹鼠吃上綠色可口的美食。”于是,他總是上坡去砍觀音竹、楠竹、桂竹、水竹、桃竹等,一節一節地宰斷,放到竹老鼠的“家”里,任由竹鼠啃食。他還在自家地里種上了玉米,給竹鼠調味。“冬春季則給竹鼠吃甘蔗,根據情況還要給竹鼠喂吃新鮮的竹枝葉、芒草等,還要定期給竹鼠喂胡蘿卜、紅薯或蘋果,力求竹鼠吃得好,吃得飽,不厭食,獲得全面營養,健康成長。”楊光武說。
楊光武養竹鼠,不僅讓竹老鼠吃得好,疾病的防治也做得好。“我家竹鼠的圈舍建在田壩邊,周圍有溝渠,棚頂蓋石棉瓦,迎合了竹鼠耐低溫、膽小厭光、喜在陰暗涼爽幽靜無污染環境下生長的特點。”楊光武說,他還經常用鹽水給圈舍消毒,保證竹鼠不讓疾病侵犯。養了一年的竹鼠,就是開始時竹鼠打架咬死了幾只外,其余的竹鼠無一損失。
一年多來,楊光武養的竹鼠個大、光滑,最大的有5斤多,最小的也有4斤左右。“我家的竹老鼠吃得好,長得也好。”楊光武驕傲地向筆者介紹他的“竹鼠養殖經驗”。
筆者看到,養殖基地約120個平方米,有100個圈,有50多只母竹鼠正在繁殖。一只母竹鼠在呵護著4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竹鼠。存欄的公竹鼠也占領了30多個圈,一只一圈,悠然自得。現存欄的170多只商品竹鼠,個個胖胖嘟嘟,很是惹人喜愛。
“我喂的竹老鼠生態環保,肉質鮮嫩,很受顧客喜歡,目前已經銷售竹鼠50多只,收入2萬多元。剛好夠給我母親平時買藥和家庭一年的開銷。”楊光武說,賺錢顧家兩不誤,他已經邁開了養殖竹鼠脫貧致富的第一步。為了擴大規模多賺錢保證孩子順利完成初中至大學的學業,也為了早日能建一棟磚房緩解兩兄弟9口人擠在一棟木房的困境。他將在社學街道辦、縣微企辦、縣扶貧辦、縣農業局的扶持下,擴大養殖規模,把養殖場擴大到600個平方米,年飼養竹鼠900只,實現年收入30多萬元大關。同時成立竹鼠養殖合作社,建立“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村寨貧困戶養殖竹鼠,讓貧困戶也能走上養殖竹鼠脫貧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