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這時候,北京市延慶區沈家營鎮下花園村的卓秋英正忙于買種子、化肥,為家里的兩畝地做好春耕準備。可今年記者見到她時,并非是在農資店,而是在村委會的培訓教室里。這陣子,她念上了村里的園藝中專班,跟著老師學起了壓花。
“今年不種地了,因為家里的玉米地都流轉了,交給公司統一種小西瓜。”52歲的卓秋英說,去年,村里組織大伙兒流轉土地,不用受累干活,每畝地就能領到1000元流轉費。起初,很多村民心里并不舍得,卓秋英老兩口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可后來一合計:“這玉米價格一降再降,新聞里也老說要調減玉米種植,咱這丟了棒子也未必是虧本買賣。”打定了主意,老兩口把玉米地流轉給了村委會。
下花園村村委會把流轉上來的110畝玉米地轉租給了蜜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于規模化種植小西瓜。不僅是沈家營鎮的下花園村,今年延慶區的張山營、永寧等鎮共500畝的玉米地也都改種了設施小西瓜。
然而,說起北京的西瓜,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聲名在外的大興西瓜,可如今,在延慶這樣的冷涼氣候區種西瓜,能有靠譜的技術嗎?
“俺們的小西瓜技術上有‘靠山’,不用擔心!”下花園村設施西瓜種植基地技術負責人齊文彤一邊在大棚里施農家肥,一邊說,“從選擇栽培品種、育苗,到種植過程中的水肥一體化、膜下節水灌溉、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都有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瓜類作物科的專家幫著做指導,我們心里有譜。”
據介紹,在專家的幫助下,他們還利用延慶獨特的冷涼氣候,采用了長季節栽培技術。4月定植瓜苗,6月下旬陸續成熟,7、8、9月都有西瓜供應市場,而這時剛好是其他平原區、外埠西瓜的斷檔期,有利于搶占市場空白。
去年,他們試種的小西瓜平均甜度超過13度,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已有上海、山西、山東等地的銷售商盯上了延慶小西瓜,和他們達成了采購意向。為了進一步拓寬西瓜銷路,專家們還幫助聯系了網上電商銷售平臺和水果銷售連鎖店。
“今年,我們正在申請注冊‘海坨’商標,打算讓延慶的小西瓜闖出一片新天地。”對于小西瓜產業的發展,老齊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