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建設美麗西藏”、“西藏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需求,確保西藏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我區計劃建設西藏自治區林木良種繁育中心,項目建設期為3年,預計于2019年建成。
隨著我區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造林規模逐年加大,苗木需求量增加,每年我區需要造林綠化苗木達6000萬株。但是經調查統計發現,目前西藏本地苗圃年苗木生產量不足3000萬株,遠不能滿足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需求,這意味著我區造林綠化的種苗缺口將進一步加大,林木良種種苗更為緊缺。
我區林木良種繁育中心的建設將填補西藏高原特有林木種質資源有效保存的空白,進一步夯實我國生物遺傳多樣性保護工作基礎。
可培育苗木多達幾十種
有效緩解林木良種種苗供應緊張局面
我區每年本地生產的良種苗木無法滿足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需求,導致大量域外的苗木進入,這些苗木經過長時間運輸后,通常活力降低,環境適應能力也較低,造林成活率低。甚至可能將一些林業有害生物帶進來,對我區人工林及原生植物造成威脅。為保障“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建設美麗西藏”、“西藏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成功,提高鄉土樹種和林木良種使用率,提升區內種苗質量,實現苗木自給、良種壯苗,我區計劃建立林木良種繁育中心,發展萬畝鄉土樹種繁育基地。
據悉,該繁育中心建成后苗木存圃量可達4000萬株,年生產各類苗木800多萬株,其中造林苗木780萬株、綠化苗木20萬株、花卉2萬株(盆)。可培育巨柏、香柏、圓柏、長葉云杉、林芝云杉、喬松、樟子松、落葉松、砂生槐、尼泊爾錦雞兒、合歡、紫穗槐、小苞水柏枝、秀麗水柏枝、川滇高山櫟、榆葉梅、紫葉梨、桃樹、蘋果、冬麻豆、黃花木、中國沙棘、江孜沙棘、沙棗、左旋柳、細葉紅柳、沙柳、簸箕柳、高山柳、藏川楊、銀白楊、青楊、白樺、丁香、連翹、桂花、大花黃牡丹、金絲桃、藏麻黃、榆樹、核桃、杜鵑花等近60種苗木。
“項目的建設將提升我區生態建設林木良種化水平,有效緩解我區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林木良種種苗供應緊張的局面。”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說道。
保護高原野生植物資源
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能力
西藏是世界公認的物種分化中心和物種多樣性中心之一,林木種質資源極為豐富。據調查,目前西藏維管束植物近6900種。建設西藏林木種質資源遷地保存庫可以彌補西藏種質資源保存措施不全的問題。而該繁育中心的建設,可以通過對植物種質資源的遷地保存和設施保存,彌補就地保護的不足,解決各種植物的繁殖技術問題,并有步驟地進行野化種植,恢復和擴大野生珍稀植物種群數量,從而保持或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逐步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能力。
項目完工后,可通過低溫設施保存西藏珍稀林木種質資源30多個品種;可收集西藏珍稀植物250多個品種、收集西藏藥用植物350多個品種、收集各類治沙植物100多個品種;還可打造玫瑰園、櫻花園、桃花園、牡丹園、梅花園、海棠園、栒子園、薔薇園、忍冬園等專類園和杜鵑溫室等保存各類觀賞植物300多個品種。
記者了解到,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建設將結合西藏旅游發展需要,以苗木生產為基礎,依據景觀生態學和游憩學的相關理論,運用先進的景區規劃和園林設計理念,展示“春花夏蔭秋實冬觀鳥”的季相景觀,營造集苗木生產、技術示范、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生態休閑觀光苗圃,實現園區花卉苗木生產、游憩觀光和森林康養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