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杭州臨安:好山好水生態養殖 致富路上“蛙聲”一片

   日期:2017-03-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80    評論:0    

  說起石蛙,大家都不陌生,好山好水才適合石蛙這種高度依賴優良生態的生物生長。浙江杭州臨安市潛川鎮的李杰關掉經營20幾年的養豬場,改造成了生態石蛙養殖場,取得了不錯的經濟和環境效益。這樣的轉型是怎么發生的?請跟隨記者一起去了解下。

  養豬污染環境為了生態改養石蛙

  中間橋村,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山林幽靜、流水潺潺。李杰的石蛙養殖場就在這,外表看上去和普通的養殖場沒有多大區別,但推門一看,卻別有洞天。

  這是一間面積大概四百平方的房子,一條水泥小徑將它分成兩半,人造的水池中,布置著鵝卵石和石蒲,感覺像一個生態小公園。李杰說,不要被外表迷惑,驚喜還在這些石板下。

  打開石板,出現很多黑黢黢的小家伙,也就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石蛙。大而粗壯的體形,扁而闊的頭部,頂著一雙橢圓形的眼睛,像青蛙,卻又和青蛙有著很大的區別。

  李杰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養豬,20幾年的養殖經驗,最近幾年每年的生豬出欄量一直保持在一千頭左右,在潛川一帶小有名氣。為什么要轉型養石蛙呢?

  “現在環保要求越來越高了,養豬場位于村中間,給周圍環境帶來污染。也不是我一家這樣,大家都要轉型。”李杰說,豬不能養之后,他一直在考慮往哪個方向去發展,后來想到利用馬山的植被、水源。

  軟硬件來保障起步栽跟頭求教專家

  經過一番考察了解,李杰把目光放到山澗小溪里的石蛙身上。李杰說,從小就知道石蛙好,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還很高,很受食客們的歡迎。但野生石蛙是國家保護動物,捕捉不得。要是能利用現有的場地,開展石蛙生態話養殖,前景一定不會錯。

  說干就干,李杰下定決心停了原來的養豬場,開始了石蛙養殖。現在看到的石蛙養殖場,正是在原有養豬場基礎上改建的。野生的石蛙要進行人工養殖,期間要走的路,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首先要解決的,是石蛙的口糧問題。

  野生石蛙對吃比較講究,不新鮮的不吃,不合口味的不吃。為了搞清楚石蛙吃什么,李杰白天上網查資料,晚上還親自到山上蹲點守候觀察,最終決定把黃粉蟲列為石蛙的首選糧食。為此,李杰還去外地引進、學習養黃粉蟲。

  解決了吃,接下來就是喝。石蛙喜歡以純凈無污染的山澗小溪作為活動場所,而且晝伏夜出。人工養殖,同樣也要遵循這個原則。從水源看,中間橋村緊鄰青山殿水庫,水質優良,但一般的溪水,石蛙根本看不上,這水還必須來自山澗小溪。

  李杰石蛙養殖場的水,就來自兩公里開外的高山上。為了確保水源的純凈度,李杰花了20多萬鋪設了專門的水管,修建了蓄水池。每天根據各個養殖車間實際用水量,進行調節分配。

  還有住宿環境,石蛙怕生膽子小,又喜陰怕曬。李杰就根據這樣的習性,給石蛙建造一個既有潺潺流水,又水草叢生的好房子。走進其中一個養殖車間,高挑的房頂,兩排水管均勻分布,一刻不停往下滴水,屋子里的三面緊貼墻角,是一個環形水池,兩邊各設置一個水龍頭,根據天氣、氣溫的變化,控制水量大小。

  除了這些硬件保障,李杰還在美化石蛙居住環境上動起了腦筋,他搬來鵝卵石,隨意地堆砌在水池中,邊上種上菖蒲水草,一個水生小環境就這樣形成了。

  這還不僅僅是美化的作用。李杰說,石蛙石蛙,它離不開石頭,因為有礦物質的含量,比如石叢蒲也是生長在石頭上面的,有清涼排毒解瘀的作用。

  等這一切建造完成后,李杰就開始抓石蛙進入正式養殖。為了得到好的品種,繁殖更加強壯的下一代,李杰到不同地方抓去石蛙的父本母本,每年四月開始交配產卵。這時候,稍加改造后的豬圈就成了蝌蚪們最理想的生活場所,一個五平方左右的豬圈可以養殖幾千只小蝌蚪。原本以為摸到了養殖的門道,開始信心滿滿大干一場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這是第一年養的時候,蝌蚪馬上就要進入變態期,卻突然死了。僅僅兩三天功夫,所有的蝌蚪都死絕了。經過李杰自己的摸索,原因在于水溫太高,地方太小,密度太大。

  初次養殖的失敗讓李杰意識到,石蛙養殖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每個步驟都需要按照科學的方法,小心翼翼進行才行。平常日子里,李杰吃住在養殖場,和其他幾個工人一起照看著石蛙的飲食起居。三年的辛勤勞動下來,現在第一批養殖石蛙已經均重達到三兩以上,開始面向市場正式銷售。

  首批今年上市嘗到甜頭要擴規模

  李杰給我們算了一筆帳,現在三只石雞可以達到一斤重量,每斤的市場價格在180元左右,除去飼料、人工等成本,每斤利潤在90元上下。而養豬由于市場需求和存欄量的原因,價格具有周期性波動特點,節奏稍微掌握不好,就可能出現薄利甚至虧本。

  除了經濟賬,還有一筆更可觀的環境賬。一頭豬從小豬到出欄,需要的飼料差不多在600斤,作為畜禽養殖里的排泄大戶,生豬飼養過程中的排泄物不容小覷,按照李杰這個年出欄一千頭的生產規模,造成的影響更大。但石蛙養殖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擔心。活水養蛙是一個重要基礎,流出的水還可以繼續養殖石斑魚等魚類。這樣以來,就基本實現無污染零排放的目標。

  說到今后的打算,嘗到甜頭的李杰說,將利用周邊農家樂、民宿的迅速發展帶來的有利條件,繼續擴大養殖,爭取發展到存欄5萬只,年出欄1.2萬斤的規模。

  名片

  中醫認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腎經,有健脾消積、滋補強壯的功效,可治療消化不良、食少虛弱等癥狀。石蛙具有悠久的食用歷史,是十分珍貴的饋贈佳品,但由于石蛙對生存環境十分苛刻,加上蛇、鳥敵害以及自然災害和大量捕殺,以致野生石蛙資源十分稀少,而人們的需求有增無減,導致供需嚴重矛盾。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