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浙江淳安臨岐:靠山吃山的“致富經”

   日期:2017-03-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31    評論:0    

  2017年3月16日至18日,中國浙西(千島湖)首屆中藥材交易博覽會將在臨岐鎮舉行,23600平方米的展位,逾400多家藥商參展,參展人數超過2000人,期間還將舉辦開幕式、博覽會、健康資源開發和市場發展論壇、“淳六味”道地藥材基地參觀等活動,而一本定位于“百草臨岐”,打造“中藥名鎮”的臨岐山鄉“致富經”也將向世人展露全貌。

  百草臨岐:靠山吃山的“致富經”

  從小到大——規模種植孕育“藥材之鄉”

  “清潔鄉村”、“污水運維”……盡管剛剛開春,作為臨岐鎮半夏村婦委會主任的俞春香,最近卻已經為了村子里的瑣碎忙的不可開交,就連接受記者采訪,都是在剛剛結束當天污水運維的檢查后,從七八里地之外趕回來的,即便這樣,從俞春香的臉上,依然看不到一絲倦色,有的只是在得知記者來意后的小興奮。

  臨岐鎮自古以來就有“山茱萸之鄉”的美譽,《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淳萸和淳木瓜,指的就是淳安臨岐的山茱萸和木瓜,特別是被當地人稱為“紅棗皮”的山茱萸,在那個一年都碰不到幾滴油腥的年代,著實讓臨岐人嘗盡了甜頭,后來山茱萸經歷了價格上的大起大落,也給當時的村民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卻仍然在臨岐人腦海中留下了種植藥材可以致富的深深烙印,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一些村才又開始大面積種植貝母、白術等藥材,尤其是覆盆子、前胡。

  “原來除了種糧食,我們都是山上采采覆盆子的,可是臨岐這邊產量又不高,所以大家都騎著摩托車跑去鄰近的分水鎮去采,那時候早晨要4點鐘出發,兩個人一天累死累活忙到黑,也就賺個200來塊,現在好了,差不多全村都在種植這個東西,大家都富起來了,接下來準備攢錢給在大城市讀書的兒子買房娶媳婦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站在自家種滿覆盆子的田里,俞春香一邊撥弄著已經抽芽的覆盆子,一邊不無自豪的告訴記者。

  近年來,鑒于覆盆子藥食兩用的屬性,其價格是一路走高,截至目前不只是一個半夏村,也不僅僅是掌葉覆盆子這一個品種,越來越多的臨岐村民把藥材種植當成了主要收入來源。截止到2016年底,臨岐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6萬余畝,種植連片面積百畝以上的名貴中藥材基地9個,中藥材家庭農場8個;有藥材經營戶60余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4個,藥材交易額近3億元,其中,本土中藥材產值1個億左右,覆盆子的產量更是占到了全國產量的50%以上,真正成就了今天臨岐“藥材之鄉”的美譽。

  百草臨岐:靠山吃山的“致富經”

  從無到有——藥商集聚催生“中藥名鎮”

  像俞春香一般忙碌的還有剛剛回到鎮里的方回春,方回春是臨岐最早的本地藥商之一,據了解,以前雖然也有藥商來臨岐收藥,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依靠這些本土藥商帶著藥材,到處推銷,失去了本土優勢,就算藥材質地再好,價格上也多少會被壓一點,所以對于臨岐打造“中藥名鎮”、建設中藥材市場的舉措,感受最強烈的莫過于這些本地藥商。

  常言道,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2015年5月,臨岐鎮黨委政府圍繞中藥產業發展議題,召集了近50位本地藥商開展座談,最終促成了臨岐打造“中藥名鎮”和建設中藥材市場的思路,“其實臨岐本來就是中藥材的集散地,只是這些年了都沒有啥名分,中藥材市場建起來以后,就名正言順了”,提及當時的座談會,盡管自己缺席,方回春依然顯得很是激動。

  同年12月,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總投資額3800萬元,上下三層共有商鋪78間的浙西中藥材市場正式破土動工,吹響了臨岐打造“中藥名鎮”的集結號,隨之而來的招商引資工作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我們對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信心很足,但能引進多少外地藥商入駐市場心里還是沒什么底,所以去了國內幾個主要的藥材市場,平時大家都是在鄉鎮里做干部的,突然間要出去求人拉客戶,一時間真的很難適應”,回想起當時的招商經歷,臨岐鎮農業中心主任鄭平漢仍然心有余悸,而當時也確實吃了不少的閉門羹,好在臨岐藥材并非籍籍無名,特別是山茱萸、覆盆子和白前胡還是有著不錯的反響,在聽說臨岐要建中藥材市場,而且條件還特別優厚,還是有不少客商第一時間表達了興趣。

  2017年2月8日,臨岐鎮政府會議室,原定于上午九點開始的中藥材市場商鋪搖號,不到八點半就已經涌進了近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商代表,78家商鋪在短短兩個小時里,被來自本地及省內、云南、安徽、貴州、甘肅等地的藥商全部“瓜分”,并成功吸引了匯仁藥業、瀛海堂等6家全國知名藥企入駐,臨岐中藥材市場投入使用后,將成為浙西唯一的中藥材交易集散地,預計5年后市場交易額將達到10億元以上。

  “我們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樣全占到了。”鄭平漢扳著指頭說,天時是因為國家剛剛出臺了中藥材發展綱要,縣里也在打造“康美千島湖”;地利是臨岐良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人和是整個臨岐發展中藥材的氛圍已經形成,“說來我們臨岐的運氣實在是有點好”。

  距離首屆浙西藥交會開幕還剩幾天的時間,鄭平漢又有點撓頭,不是因為不火,而是經過前期推廣,臨岐已然在行業內聲名鵲起,“別人開藥交會,基本上來個200多家藥商參展已經很不錯了,我們這次一下子來了400多家,要接待這么多人,還是頭一次”,話說到一半,鄭平漢的手機又響了起來,據了解,為了舉辦好本次藥交會,臨岐鎮不僅在住宿、停車場等硬件設施方面大力投入,甚至還體貼的為參展藥商考慮,設立了專門的快遞接收站,用于接收藥商提前寄到的藥材,采訪結束的間歇,記者不難發現,整個臨岐鎮政府都在圍繞即將召開的藥交會不停地忙碌,而這份忙碌背后,是臨岐鎮大力推進本地中藥材產業發展,打造康美產業,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的一個個堅實腳印。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