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離不開農業標準化

   日期:2017-03-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97    評論:0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鎖定“三農”工作,突出強調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對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新形勢下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注重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這些都離不開農業標準化。具體說來,筆者以為要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在調優產品結構方面,要積極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強銷路好、效益高的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工作,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多樣化、優質化需求。有針對性地重點培養和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在品種、種養殖、管理和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建立科學先進的農業標準綜合體,將“農業標準化+名牌建設”作為調優產品結構的重要抓手。目前,廣東共有121個產品獲得地理標志保護,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擁有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近千個。圍繞地理標志產品批準發布相關地方標準76項,建立相關國家級、省級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1個。同時,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發力,積極做好農產品標準化監管服務工作,確保農產品供給長期優質化。目前,廣東省構建起以部省級檢測中心為龍頭、地市級檢測機構為骨干、縣區(鎮)級檢測站為基礎的省市縣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網絡格局。基層農產品檢測水平全國領先,全省80%的鄉鎮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檢測綜合合格率達到97.8%。
 
  在調好生產方式方面,要以國家和省級標準化示范區為紐帶,強化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對分散農戶的示范帶動作用,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生產經營規模化,使當地農業產業對資本、科技等生產要素的吸納能力明顯提高。通過示范區推動項目、資金和技術的高效整合,實現產業素質整體提升,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帶。如廣東粵西地區通過對蝦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將大量松散的養殖戶組織起來,較好地實現對蝦養殖技術推廣與應用,使當地農業供給質量實現突破性發展,逐步形成了粵西對蝦產業帶。此外,生產方式改良離不開現實生產力的提高。這就需要發揮好標準作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作用,構建農業生產先進標準體系,改變傳統的“靠天吃飯”生產模式。依靠先進標準提高農業生產資源利用率,突破生產方式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和消耗。如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項目水稻“三控”施肥技術,在轉化為省地方標準后不僅促進該技術的推廣應用,而且使各地水稻生產技術水平極大提高。目前除廣東省外,該技術標準還在廣西、江西、海南等省、自治區推廣應用,累計應用面積260多萬公頃,增產稻谷14.5億公斤,節約成本17.94億元,增收節支50億元以上。
 
  在調順產業體系方面,除了提供滿足農產品需求的有效供給,還應思考謀劃與農業多功能性相伴而生的服務性需求的有效供給。注重依托區位優勢,拉動農業產加銷全產業鏈條,共享價值鏈,發展壯大一批農村新業態、新產業,使產業體系更豐富、更完善。注重運用標準化手段,把一二三產業間相關聯的技術和管理要求有效融合,使傳統農業不斷向二三產業延伸,推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農業觀光旅游等環節形成有機聯系,真正實現產加銷協調發展、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結合,不斷提高農業供給綜合效益。如廣東的何氏水產桂花魚養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通過示范區輻射帶動作用,不僅與15500多戶養殖戶簽訂了標準化養殖經營合同,還組建物流團隊,直接帶動當地水產養殖、物流配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形成良性產業鏈條。目前,該公司年均活魚交易總量達1.3億條,交易總額超過20億元,帶動就業人數達3萬多人,間接帶動農業物流服務業年產值超10億元。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用好農業農村發展難得的好形勢,抓住農業標準化,努力在農業標準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實踐中探索、突破、求進,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