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金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牢牢把握糧食產能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兩條底線,打好組合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王金會告訴記者,去年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取消玉米臨儲制度的開局年。一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有力有序、帶領全省上下直面困難和挑戰,有力有序推進改革,種植結構實現“一減七增”,調減玉米1922萬畝,占全國2/3,打贏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第一場硬戰,也為全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子。
王金會說,2017年,我們要瞄準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排頭兵這一總目標,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牢牢把握糧食產能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兩條底線,協調好種養加銷關系,切實打好改革的組合拳,實現國家減負、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在新一輪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引領全國風氣之先。
首先要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超過全省耕地1/3。在鞏固住糧食產能的同時,要適度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種植,擴大優質水稻、高蛋白食用型大豆生產,因地制宜發展蔬菜、馬鈴薯、雜糧雜豆等經濟作物,積極擴大糧改飼試點面積,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格局。
做好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和過腹增值。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以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為主,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這也是總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強調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提高規模化、標準化水平。逐漸化解“量大鏈短”的矛盾,告別賣“原字號”的老路,使絕大部分糧食實現就地轉化、過腹增值。
強化農產品市場開拓。組織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展會營銷、互聯網營銷、品牌營銷,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開展優質農產品眾籌,打造黑龍江的農產品電商集群。探索建立農產品拍賣機制,大力推進農產品核心營銷網點建設,實現在國內主要發達城市全覆蓋。讓黑龍江農產品賣得好、銷得暢,實現優質優價,讓農民通過價值鏈提升實現增收,補齊“種強銷弱”這塊短板。
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要激活農民這個“雙創”的最大主體,釋放農民創業增收潛能。當前,重中之重是全面落實“三權”分置,加速推進農村股份制改革,資源變資產、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民,讓土地的主人獲得更多的、可持續的收益,實現多渠道就業、多元化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