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農機化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加快農機農藝融合和集成創新,完善我省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2016年,我省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可圈可點:全省初步形成以省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基層農機推廣組織為基礎,農機科研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的農機新技術推廣體系;對全省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及廣大農戶進行新技術培訓,培訓人次達到18.6萬;在全省推廣秸稈還田面積5000多萬畝。
記者從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了解到,2016年,我省通過完善“專家定點聯系到縣”的工作機制,推廣“專家+農機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初步建成農機新技術推廣體系,基本解決了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強化農機新技術培訓,2016年,全省各級農機技術推廣機構重點開展了秸稈機械化還田、水稻機插側深施肥、水稻缽育機插、糧食烘干塔等多項先進新技術培訓。為突破農作物全程機械化難點,2016年,全省各級農機技術推廣機構重點示范推廣了水稻側深施肥、玉米秸稈全量還田、水稻缽育擺栽、旱田和水田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等新技術。在10個試點縣進行水稻側深施肥試驗測試,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技術依據;在25個示范縣建立53個秸稈還田示范點,落實示范面積1.4萬畝,推廣覆蓋、松耙碎混和翻埋三種技術模式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