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立冬節氣,天氣漸冷,可是房山區琉璃河鎮周莊村慧田農莊負責人王雷卻沒有像以往那樣急著搶購燃煤。今年,園區的蔬菜溫室用上了“中央空調”,通過手機上的控制系統一鍵即可遠程遙控。
王雷的農莊共建有170棟溫室,眼下種植了番茄、食用菊花、韭菜等10多種蔬菜。往年,蔬菜溫室采用燃煤鍋爐取暖,不僅成本大,而且還污染空氣。尤其是遇到大風、降雪等天氣,他幾乎整宿不敢合眼。“100多棟溫室的蔬菜,要是受了凍害,損失高達幾百萬元,可不能大意了。”王雷說,冬天他每晚都要去溫室里轉一轉,天兒越冷、風越大,越不能偷懶。
這兩年,北京啟動了清潔能源行動計劃,為減少有害氣體排放,農民家里逐漸用上清潔能源取暖,京郊的蔬菜溫室也不能拖后腿。市農業局不斷探索節能環保的新型溫室增溫方式,不少溫室過冬取暖用上了LED植物補光燈、“浴霸”、太陽能“暖氣”等節能環保新設備。
眼下,慧田農莊的番茄溫室里,溫暖如春。拳頭大小的綠番茄躲藏在枝葉間,溫室的墻壁上,鋪滿了一排排散熱的白色管子。王雷介紹說,今年園區安裝了空氣源熱泵取暖設備,就如同寫字樓里的“中央空調”一樣,統一設置溫度。同時,他們在溫室中安裝了無線傳感器、360度攝像頭、節水滴灌設施,通過溫室智能物聯網管理平臺管理數據,用手機上的App就能遠程監控溫室內的溫濕度,躺在被窩兒就能一鍵調節。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推進本市生態農業和設施農業標準園建設,該局制定出臺了《種植業生態園區評價規范》,建設了一批如房山慧田、順義豐順恒、昌平川府菜緣等生態農業園區。這些園區在農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和管理方面,利用傳感器感知技術、信息融合傳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自動監測;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現智能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不僅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也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