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自治區發改委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分局定點調查結果顯示,我區今年種植晚秈稻畝產創歷史新高,但收益同比減少。
據了解,該局對全區16個晚秈稻主產縣(市、區)、145戶稻農種植水稻生產成本和收益情況進行常年登記定點調查。2016年下半年,我區晚秈稻平均畝產410.77公斤,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加12.53公斤,增幅3.15%。但是,按均價計算每畝售糧收入1273.38元,比去年下降3.83元,降幅為0.30%。
據分析,2016年我區農民種植晚秈稻收益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全球糧食價格整體處于下跌通道。二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盡管今年我區勞動力成本同比下降1.41%,農藥、化肥費也分別減少11.17%和0.68%,但由于種子、機械作業費、土地成本同比有所增加,從而使生產總成本不降反增。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晚秈稻每畝的補貼收入為68.65元,較上年增加5.58元,增幅為8.85%,農業政策對糧食種植的補貼有所上升;而2016年晚秈稻的商品率由57.13%變為57.64%,說明稻谷市場交易與上年同樣活躍。